字词 | 宗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宗子zōng zǐ(字)李廞,晋代人,善草隶。 宗子 宗子见“张岱”条 ☚ 学渊 宗光 ☛ 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蝶庵居士、古剑老人、古剑蝶叟。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明末文学家。“晚明小品文派”代表作家。一生不仕,寄情于山水。清兵南下,乃披发入山,隐居剡溪附近山村著书。清康熙初,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之事。有《琅环文集》六卷、《陶庵梦忆》八卷、《西湖寻梦》五卷等,又有《石匮书》、现存《石匮书后集》。 宗子 宗子同姓。《大雅·板》七章: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朱熹《集传》:“宗子,同姓也(价人、大师、大邦、大宗、怀德、宗子)。言是六者皆君之所恃以安,而德其本也。有德则得是五者之助,不然则亲戚叛之而城坏。”一说:宗子,嫡长子。郑《笺》:“宗子,谓王之嫡子。” ☚ 宗 宗公 ☛ 宗子適長子。《儀禮·士昏禮》: “宗子無父母命之。” 鄭玄注: “宗子者,適長子 也。” 嫡子 嫡子嫡(嫡嗣) 适子 正室 ☚ 大儿子 各家的儿子 ☛ 宗子zōng zǐ❶正妻所生的长子。《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 宗子 宗子旧时对嫡长子之称谓。古代宗法制度,嫡长子为族人兄弟所共宗(尊),故名。《礼记·曲礼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 众子 侧出子 ☛ 宗子 宗子称为族人兄弟所共宗(尊)的嫡长子为宗子。周人称族长为“子”或“宗子”。由此来看,在宗法制度下,大宗的嫡长子在大宗内,为家长;在群小宗内,又为族长。宗子因具有继承始祖的爵位和主持祖庙的祭祀等特殊权力,故为族人兄弟所共尊(宗)。《诗经·大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成。”郑玄笺:“宗子为王之適(嫡)子。”《礼记·曲礼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疏: “宗子上继祖祢,族人兄弟皆宗之。”另外,明清时期的一些大家族,也仿照古代的宗法制度,设宗子一人,专门负责祭祀祖先,是全族名义上的领袖,但是没有实权,实权为族长所把持。 ☚ 宗主 宗兄弟 ☛ 宗子春秋时宗国君。偃姓。因随同群舒叛楚,前615年(楚穆王十一年),遭楚师讨伐,国亡,被俘至楚。 宗子嫡长子,泛指皇家子弟。 宗子皇帝近属后裔,包括大宗、小宗之后,入宗枝属籍者。《宋史·宗室》1《燕王德昭传》:“再选宗子,得伯琮、伯浩养宫中。”《宋史·孝宗纪》1:“讳眘,字元永,太祖七世孙也。……少长,命名伯琮。” 职源北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四月十九日初置(《朝野杂记》甲集卷10《直学士院、权直学士院》),或称“祗应翰林院事”(《长编》卷14壬寅)。 职源与沿革❶唐有集贤院侍讲学士之名,翰林侍讲学士始置于咸平二年七月二十六日(见《麟台故事》卷3《选任》)。 职掌都都知不常除。入内省多以都知总辖省务,专职禁中供奉事,与副都知以下至内侍黄门轮番入直。此外,凡祭祀、朝会、皇帝外出、宴会时宦官分侍左右,或出使四方宣达上旨,或奉使督察中外军事、民事,都得管领;此外,与副都知及武臣二员主判皇城司事(《合璧后集》卷53、《通考·职官考》16《走马承受》、《宋史·关礼传》)。 编制云韶部内品三十人。执色乐人:歌三人,杂剧十四人,琵琶四人,笙四人,筝四人,板四人,方响三人,觱篥八人,笛七人,杖鼓七人,羯鼓二人,大鼓二人,傀儡八人(同前书卷)。 职源与沿革景德三年五月立定内侍省,置内侍省左右班都知(《宋会要·职官》36之1)。元丰新制沿置,《元祐令》称左右班都都知(《分纪》卷26《内侍省左右班都都知》)。南宋绍兴三十年后不置。 简称❶内侍省副都知、内侍右班副都知。《分纪》卷26,嘉祐八年四月:“以皇城使、端州刺史、内侍省副都知石全育代之。五月,管勾皇子位、昭宣使、端州刺史、内侍省右班副都知石全育领康州团练使、充入内内侍省副都知。” 职源与沿革北宋太宗朝始置殿头高品(《宋会要·职官》36之3)。真宗朝景德三年,随院名改为内侍省,则称内侍省殿头高品;大中祥符二年二月,改为内侍省内侍殿头(《长编》卷71己丑)。 职源与沿革宋初置(《宋会要·职官》19之13)。南宋时改称“干办御药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