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裂旋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裂旋花 【概况】: 基源 为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长裂旋花的全草。 打碗花属植物全世界约25种,中国约5种。 原植物 长裂旋花Calystegia sepium(Linn.)R.Br.var.japonica(Choisy)Makino,(C.japinica Choisy) 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体不被毛。茎缠绕伸长,有细棱。叶形多变,三角卵形或宽卵形,长4~10cm以上,宽2~6cm,或更宽,强烈地3裂,具伸展的侧裂片和长圆形顶端渐尖的中裂片;叶柄常短于叶片或两者近等长。 花腋生,1朵;花梗通常稍长于叶柄,长达10cm,有细棱或有时有狭翅;苞片宽卵形,长1.5~2.3cm,顶端锐尖:萼片卵形,长1.2~1.6cm,顶端渐尖或有时锐尖;花冠通常白色或有时淡红或紫色,漏斗状,5~6cm,冠檐微裂;雄蕊花丝基部扩大,被小鳞毛;子房无毛,柱头2裂,裂片卵形,扁平。蒴果卵形,长约1cm,为增大宿存的苞片和萼片所包被。 种子黑褐色,长4mm,表面小疣。(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4卷,第1分册,图版1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40~2600m的路旁溪边草丛、农田边或山坡林缘。 分布干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云南。 。【化学】:全草含山柰酚(kamplerol)-3-鼠李糖甙(3-Rhamnoside)、山柰酚-3-葡糖甙、山柰酚-3-半乳糖甙、山柰酚-3-芸香糖甙,山柰酚-3-鼠李葡糖甙,β-谷甾醇,软脂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亚麻仁油酸(Linoleic acid)和棕榈酸[1,2]。花中含山柰酚-3-半乳糖甙[1]。 参考文献 [1]药学杂志(日) 1977;97(12)∶1369 [2]中药成分之化学,第2辑,台湾新医药出版社,1977∶622,754,755 【药性】: 性味 苦,平。 有小毒。 功效 杀虫,解毒。 主治 《湖南药物志》:“花柳病,蛔虫,丹毒,创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捣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