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湖北秦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湖北秦墓自西周初年楚熊绎封丹阳至战国中期的800余年,湖北一直是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区。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秦将白起攻下楚国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城关北五公里的纪南城),并建置南郡,至公元前207年秦灭亡的70余年期间,湖北省分别隶属于秦的南郡、黔中、南阳和长沙等四郡。迄今在湖北省的宜昌葛洲坝和前坪、江陵凤凰山和张家山、枝江肖家山、宜城楚皇城、襄阳山湾、郧县一中、应山、云梦睡虎地、鄂城钢厂和七里界以及黄冈太平寺等地,发掘了战国晚期与秦代的秦墓近百座。这些墓葬不仅数量多,而且出土文物相当丰富,为研究湖北秦墓的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湖北发掘的近百座秦墓中,只有5座墓有文字资料,可以考证墓主的姓名与生前身份。宜昌前坪23号墓出土一颗有“穨”字印文的铜印,江陵凤凰山70号墓出有“冷贤”印文的铜、玉印各一方,云梦睡虎地7号墓椁室门楣上有“五十一年士五邦”的阴刻文字,4号墓出土两件内容为家信的木牍,11号墓出土1155枚竹简,这些文字均表明墓主的身份与姓名,为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其余的秦墓均无文字资料,墓主的姓名及生前的社会地位均不清楚。但是,这些秦墓的墓坑大小与葬具的多寡,随葬器物的优劣与数量的多少,都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墓主生前社会地位的差异在葬俗上的反映。依据以上分析,可将秦墓分为三类: 第一类墓口一般长3.1至4.2米、宽2至2.95米,墓底一般长3.04至3.9米,宽1.54至2.9米,深0.75至5.1米,墓坑上部填五花土,下部填较厚的青膏泥。均为单棺单椁。有些墓的椁室里分为三室,即头箱、边箱和棺室;大多数墓的椁室里只分为两个室,即头箱与棺室。随葬器物在50件以上,一般都有成组或不成组的铜礼器,漆器和陶器的数量较多,还有少量玉饰品,少数墓还有一些木俑和木车马模型明器等。这类墓以睡虎地11号秦墓为代表。第二类墓口一般长3至3.9米、宽1.98至2.54米,墓底一般长2.7至3.58米,宽1.04至2.12米,深1.5至4.84米,墓坑里的填土,上部为五花土,下部是较厚的青膏泥。均为单棺单椁,分为头箱和椁室两室。随葬品少者十余件,多者达四十余件。一般有一套陶生活用具,未见陶礼器,漆器的数量较第一类的少,有些墓也出土少量的玉饰品,未见木俑和木车马模型明器。这类墓以睡虎地7号墓为代表。第三类墓口一般长2.5至3.4米,宽1.1至1.9米,墓底一般长2.2至3.0米、宽0.9至1.82米,深1.04至2.3米。墓坑里的填土,多数填五花土,少数墓的下部填有较薄的青膏泥。均为单棺,随葬品少者1件,多者数件。这类墓以云梦睡虎地30号墓为代表。第一类秦墓的墓主应为低级官吏,第二类是中小地主阶层,第三类是较低的庶民。湖北秦墓由于受秦文化的深刻影响,主要特点与关中地区秦墓基本相同。湖北原为楚国故地,楚文化对秦墓的文化特征仍有一定影响,所以它与关中地区和三晋地区的秦墓仍存在不少差异。这些楚文化的因素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❶小型墓葬没有封土堆和斜坡墓道(个别小型楚墓也有斜坡墓道),都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