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边兔耳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边兔耳风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 兔耳一枝箭(《纲目拾遗》),朴地金钟(《泉州本草》),肺形草(《湖南药物志》),兔耳金边草(《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朝天一柱香(《贵州草药》),杏香兔耳风(《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菊科兔耳风属植物杏香免耳风的全草。 原植物 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s Champ. 历史 本品首载于《纲目拾遗》:“金边兔耳,形如兔耳草,贴地生,叶上面淡绿,下面微白,有筋脉,绿边黄毛,茸茸作金色,初生时叶稍卷如兔耳形,沙土山上最多。”《纲目拾遗》又称本品为兔耳一支箭:“生阴山脚下,立夏时发苗,叶布地生,类兔耳形,叶厚,边有黄毛软刺,茎背俱有黄毛,寒露时抽心,高5寸许,上有倒刺而软,即花也,每枝只一花,故名一支箭。”这些描述与现商品药材原植物十分相似。 说明古今所用原植物基本一致。 形态 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高30~60cm,被棕色长毛,具较短的匍匐根茎,基生叶5~10,叶柄长3~10cm,被棕色绒毛;叶片卵状长椭圆形,似兔耳,长3~10cm,宽2~5cm,基部心形,边缘全缘或波状,疏生刺齿,背面具棕色长绒毛,有时背面呈紫红色。头状花序细长,组成总状花丛;总苞细管状,总苞片多层;每头状花序具花3~4朵,管状,白色,稍有杏仁香味。瘦果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冠毛棕黄色。花果期8~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63页.图6740) 生境与分布 生于阴湿的山坡灌丛、溪沟旁或草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等地。 。【化学】: 全草含木栓酮(Friedelin Ⅰ)、表木栓醇(Epifnedelinol)、羊齿烯醇(Ferenol)、正三十二酸(Dotriacontanoic acid)、正二十六醇(Hexacosanol)、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1]。 地上部分含愈创内酯类倍半萜内酯:中美菊素C(ZaluzaninC)、8α-羟基-11α,13-二氢中美菊素C、4β,14,112,13-四氢中美菊素、4β,14二氢中美菊素C、豆甾醇、石竹烯[2]。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3;11:6 [2] Phytochemistry 1982;21(8):2120 【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纲目拾遗》:“甘、淡、苦,寒。” 归经 入肺经。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 虚痨咳血,湿热黄疸,水肿,痈疽肿毒,瘰疬。 ❶ 汪连仕《采药书》:“入血分,止吐血,治肺痈。” 肺痈,肺痿,黄疽,心疼,跌打,风气,伤力,咳嗽咯血,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捣敷或捣烂塞鼻。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慈航活人书》:“治肠痈,肺痈:金边兔耳风60g,白石楠叶嫩脑12个,酒煎服。” 单方应用 ❶ 《湖南药物志》:“治咳嗽吐血:金边兔耳风9~15g,水煎服。” 食疗 ❶ 《湖南药物志》:“治咳嗽吐血:金边兔耳风煮猪肺食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