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进军大别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进军大别山 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野战军奉命进行的战略行动,自此离开邯郸。 1947年,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实行战略进攻,把进攻的主要方向置于敌战略上既是最敏感又是最薄弱的中原地区。为了实现“挺进大别山,夺取中原”的战略计划,中央军委作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周密部署。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简称刘邓野战军)实行中央突破,南渡黄河,直趋大别山;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简称陈谢集团)为左后一军,自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由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组成的外线兵团(简称陈粟野战军)为右后一军,从鲁西南挺进豫皖苏。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 同时,西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一部配合南线主力作战。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共十三个旅十二万余人,在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第二旅的接应下,从山东阳谷以东之张秋镇至荷泽以北之临濮集之间150余公里的八个地段上,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向大别山进军。8月跨过陇海路、黄泛区,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地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