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藤头
【概况】: 异名 鲇鱼须、龙须菜(《救荒本草》),铁菱角、冷饭巴(四川),鲢鱼须(湖北)。 基源 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黑果菝葜的根状茎。 原植物 黑果菝葜Smilax glauco-china Warb. 历史 鲇鱼须首载于《救荒本草》。《简易草药》和《湖北志》先后有所叙述,唯《植物名实图考》云:“初生发笋,其后延蔓生茎发叶,每叶间皆分出一小叉及一丝蔓,叶似土茜叶而大,又似金刚刺叶,亦似牛尾菜叶不涩而光泽”,并且附图中植物的叶椭圆形,叶柄上部有卷须,茎上疏生尖刺,伞形花序具多花。 所有这些特征均与黑果菝葜相符。鲇鱼须乃因其具卷须而得名。 形态 攀援灌木,具粗短的根状茎。 茎通常具疏刺。叶厚纸质,通常椭圆形,长5~8(~20)cm,宽2.5~5(~14)cm,先端微凸,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下表面苍白色;叶柄长7~15(~25)mm,约占全长的一半具鞘,有卷须,脱落点位于上部。 伞形花序通常生于叶稍幼嫩的小枝上,具几朵或10余朵花;总花梗长1~3cm;花序托稍膨大,具小苞片;花绿黄色;雄花花被片长5~6mm,宽2.5~3mm,内花被片宽1~1.5mm;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7~8mm,熟时黑色,具粉霜。 花期3~5月,果期10~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5卷.201页.图版64∶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林下、灌丛中或山坡上。 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中南、四川、贵州。。 【生药】: 采集 根茎全年可采,叶春季采,晒干。 【药性】: 性味 甘,平。 功效 清热,除风毒。 主治 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四川常用中草药》:“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金刚藤头15~30g。水煎服。外用:捣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