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不溜根
【名称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概况】: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叉分蓼的根。 原植物 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 余项参见“酸不溜”条。 【生药】: 采集 春、秋季挖取根部,除去泥杂,洗净晒干。 【化学】: 含鞣质[1]、蒽醌、氨基酸、有机酸、酚类[2]。 参考文献 [1] CA 1971;74:108127p [2] 中草药通讯 1973;(5):69 【药性】: 性味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酸、甘,温。” 主治 ❶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治寒疝,阴囊出汗。” ❷ 《中草药通讯》:“治胃痛,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0.9~1.5g。 外用:煎水熏。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福建药物志》:“治寒疝、阴囊出汗:酸不溜鲜根250~500g,水1000ml,熬成500ml,趁热装入罐中,用热气熏患部,重时用被围上,熏1~2小时(全身出汗为好),一般2~3次可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