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苯斗争
西藏佛教传播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指外来佛教与当地苯教之间的长期争斗。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受到了流行于当地的苯教的抵制,双方开始持续不断的斗争。在赤松德赞年幼时,支持苯教的贵族大臣曾两次禁止佛教在西藏传播。赤松德赞成年执政后,举建桑耶寺,大力兴佛,并命佛教与苯教进行辩论,在苯教辩论失败后,由王室宣布禁止苯教传播,佛教取得统治地位,传播益盛。到赤热巴巾时,崇佛在西藏达到高峰。朗达玛继位后,兴苯灭佛,禁止佛教流传,使佛教在西藏中断达百年之久。10世纪后,佛教在西藏再度兴起,并且开始吸收苯教的某些内容,从而形成了带有浓厚西藏地方特点和苯教色彩的喇嘛教(即藏传佛教)。同时,苯教也吸收了佛教的大量内容,改佛经为苯经,繁衍教理教义,成为类似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从后弘期开始,作为历史事件的佛苯斗争逐渐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