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的斗争。1931年8月,国民党政府对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遭到失败后,又调十五个师的兵力转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以第二师、第十二师、第五十八师、第四十五师驻豫东南地区;第三十师、第三十一师、第三十三师、第六十九师、第四十四师、第十三师、第四十八师驻鄂东地区;第四十六师、第五十五师、第五十七师、第七师驻皖西地区;又以第四师、南京警卫师、第二十路军分驻武汉、信阳,对根据地形成“围剿”之势。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国民党军内部矛盾重重,虽成“围剿”,但迟迟不能积极行动。鉴于敌军举棋不定,红军决定实行进攻策略。11月、12月进行了黄安战役,1932年1月进行了杜付店战役,3月、4月至5月上旬进行了苏家埠战役,先后共歼敌三十余团五万余人。反“围剿”胜利后,红军扩大到四万五千余人,根据地扩大到东起舒城附近,西迄京汉铁路,北濒淮河,南至黄梅、广济,总面积约有四万乎方公里,人口达三百五十万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