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郁李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郁李仁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郁子(《医心方》),郁里仁(《珍珠囊》),李仁肉(《药材学》)。 基源 为蔷薇科樱属植物郁李、欧李和长梗郁李的种子。樱属全世界约100多种,中国产40多种。 原植物 正品郁李仁一般为2种:郁李Cerasus japonica(Thunb.)Lois(Prunus japonica Thunb.),又名秧李(河南),赤李子(山东),山里黄、野李子、爵梅(江苏),雀梅、棠棣(江西),麦李(浙江)。欧李Cerasus humilis(Bge)Sok〔C.humilis(Bge)Bar.et Liou;Prunus humilis Bge.〕,又名乌拉柰(辽宁),酸丁(《热河志》)。另有一种在东北部分地区作郁李仁用:长梗郁李Cerasus japonica(Thunb.)Lois.var.nakaii(Lévl.)Yu et Li〔Cerasus nakaii(Lévl.)Bar et Liou;Prunus japonica Thunb.var.nakaii(Lévl.)Rehd.;Prunus nakaii Lévl.〕,又名中井郁李(《中国植物》)。 历史 郁李仁原名郁李人,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多有收载,《别录》谓:“郁李生高山川谷及丘陵上。”陶隐居云:“山野处处有,子熟赤色,亦可噉之。”《蜀木草》载:“树高五六尺,叶、花及树亦似大李;惟子小如樱桃,甘酸而香,有少涩味也。”《嘉祐补注本草》载:按郭璞云:“棣树(棠树)生山中,子如樱桃,可食。”陆玑注云:“白棣树也,如李而小,正白,今官园种之,一名薁李,又有赤棣树,亦似白棣,叶如刺榆叶而微圆,子正赤如郁李而小,五月始熟,关西、天水、陇西多有之。”《图经本草》记载:“今汴洛人家园圃植一种,枝茎作长条,花极繁密而多叶者,亦谓之郁李,不堪入药。”《纲目》记载:“其花粉红色,实如小李。”从上所说,古时使用的郁李仁不但名称繁杂,而且所附的植物图也很不一样,但都是樱属Cerasus及桃属Amygdalus一些植物的种子。 形态 郁李为灌木,高1~1.5m。小枝灰褐色,嫩枝绿色或绿褐色,无毛。 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缺刻状尖锐重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无毛或脉上有稀疏柔毛;叶柄长2~3mm;托叶线形,长4~6mm,边有腺齿。花1~3朵。 簇生,花叶同开或先叶开放;花梗长5~10mm;萼筒陀螺形,长宽近相等,约2.5~3mm,无毛;萼片5,比萼筒略长,先端圆钝,边有细齿;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雄蕊约30;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无毛。核果近球形,深红色,直径约1cm;核表面光滑。 花期5月,果期7~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10页.图2350)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或栽培。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等地。 长梗郁李与郁李的不同之处在于:花梗较长,长1~2cm;叶片卵圆形,叶边锯齿较深,叶柄较长,长3~5mm。 花期5月,果期6~7月,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欧李与郁李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枝灰褐色或棕褐色,被短柔毛。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中部以上最宽、基部楔形。 果实红色或紫红色,直径1.5~1.8cm。 花期4~5月,果期6~10月。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 生于阳坡砂地,山地灌丛中,或栽培。。 【生药】: 栽培 郁李适应性强,能耐寒、耐旱,怕涝。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种。用种子繁殖,在春季或秋季播种,穴播或条播,深4~5cm,播后覆上薄土,浇水保湿。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按15×10cm行株距间苗。 当年冬前或次年早春移栽,按行株距1.2×1m穴栽。 亦可在秋末,挖取母株周围萌生的分蘖苗进行分株繁殖。生长中注意中耕除草,铲除分生小苗;采果后或冬季落叶后,结合培土追施堆肥或人畜粪尿。 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取核,再去壳,取出种仁。药材主产于河南、山东等地。 鉴别 性状 ❶ 郁李种子长卵形,长7~9mm,直径4mm;表面红棕色,平滑,顶端渐尖,种脐位于尖端稍下方,短缝状,其下方为种脐,明显,基部钝圆,中心有深棕色合点,圆形,自合点处放射向上散出数条维管束纹理;种皮薄,内面贴有白色半透明的残余胚乳,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❷ 欧李种子长卵形,长7~9mm,直径约4mm;表面黄棕色,有细小颗粒,顶端实。 ❸ 长梗郁李种子椭圆形,长6~7mm,直径约4mm,表面淡黄至褐色,平滑,顶端渐尖。 显微 ❶ 郁李 种皮表面观:种子中部种皮表面细胞圆形、长多角形、椭圆形,具细胞间隙,直径54~137μm;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3个相连,类圆形、长圆形,直径32~98μm,侧壁边缘略呈波浪状弯曲,均匀增厚,约5.5μm,孔沟较稀疏,形成大小不整齐的齿状壁,底壁纹孔不明显。 近尖端处石细胞排列较紧密,椭圆形、类圆形、多角形,直径25~51μm,侧壁厚度不均,6~16μm,孔沟较密。横切面:圆形,直径4mm,表皮细胞1列,散有黄色石细胞,其上半部分露出,壁较厚,具层纹,下半部嵌在薄壁细胞间,壁较薄,具孔沟及纹孔;其下方为黄色薄壁细胞,多皱缩,薄壁组织中可见草酸钙结晶及维管束;内表皮细胞1列,扁椭圆形,外侧有角质层。 外胚乳层细胞界限不清楚;内胚乳细胞在种子腹缝线处为1列,逐渐扩展至种子背面11列,其内侧为子叶,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及糊粉粒。 ❸ 长梗郁李 种皮表面观与郁李相似,种子中部石细胞直径41~91μm。 理化 ❶ 检查氰甙类 取粉末0.5g,置带塞试管中,加5%硫酸溶液3ml,充分混匀,试管口放一用三硝基苯酚钠溶液温润的滤纸条,塞紧,将试管置40~50℃水浴中加热10分钟,滤纸条由黄色变砖红色。 ❷ 薄层层析 取样品0.5g,加等量CaCO3共研碎,放入具塞三角瓶内,加石油醚(60~90℃)4ml冷浸过夜后,吸去石油醚,吹干,再加入乙醇4ml冷浸过液,用乙醇浸液点样,以苦杏仁甙为标准品,吸附剂为青岛硅胶G,湿法铺板,展开剂为氯仿∶乙酸乙酯∶乙醇(2∶1∶2),展距18cm,碘蒸汽熏后,苦杏仁甙显黄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86页.图52) 加工炮制 炒郁李仁 取郁李仁,用文火炒至深黄色且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此外,尚有制霜,朱砂制,蜜制等炮制方法。。【化学】: 含苦杏仁甙、脂肪油58.3%~74.2%、挥发性有机酸、粗蛋白质、纤维素、淀粉、油酸。 又含皂甙、植物甾醇及维生素B1[1]。还含3种球蛋白,KP-A,IR-A和AR-A;3种白蛋白,KR-B、I R-B和AR-B[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19 [2] 生药学杂志(日) 1988;42(1):81。【药理】: ❶ 致泻作用 郁李仁煎剂10g/kg ig,对燥结型便秘小鼠(只喂大米,不给饮水)的排便时间显著缩短,排便量显著增加[1]。 参考文献 [1] 中药通报 1988;13(8):491 [2] 生药学杂志 1988;42(1):81 【药性】: 性味 辛、微苦,平。 ❶ 《本经》:“酸,平。” 归经 入脾、大小肠经。 ❶ 张元素:“入脾经气分。” 功效 润燥,滑肠,下气,利水,通关节。 主治 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血汗。心腹疼痛。 ❶ 《本经》:“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液亏及孕妇慎服。 ❶ 《本草经疏》:“津液不足者,慎勿轻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瓜蒌仁,治肠燥津枯之便秘。 ❷ 配火麻仁,治津枯肠燥,大便秘结,习惯性便秘。 ❻ 配杏仁、柏子仁、蜂蜜等,治气滞津枯、肠燥便秘。 方选和验方 ❶ 郁李仁散(《圣济总录》)治风热气秘:郁李仁(去皮、尖,炒)、陈橘皮(去白,酒100ml煮干)、京三棱(炮制)各37g。 上3味,捣罗为散。每服6g,空心煎熟水调下。 ❷ 郁李仁饮(《圣济总录》)治产后肠胃燥热,大便秘涩:郁李仁(研如膏)、朴硝(研)各37g,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各74g。上4味,将2味粗捣筛,与别研煮2味和匀。每服6g,水300ml,煎至7分,去滓温服,未通更服。 上为末,每服6g,姜枣汤下。 上6味,粗捣筛。每服10g,水600ml,煎至200ml,去渣温服。 ❺ 郁李仁散(《鸡峰普济方》)治血分、气血壅涩,腹胁胀闷,四肢浮肿,坐卧气促:郁李仁、牵牛子各30g,槟榔、干地黄各0.9g,桂、木香、青橘皮、延胡索各15g。上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6g。 ❻ 《李聪甫医案》:“治疗瘘证(阴阳虚燥,宗筋失润)。证见体质清瘦,恶寒发热,骨节疼痛。 寒热退后,两足不能任身,自臂部以下瘘软无力,大便秘结等:当归身、肉苁蓉、火麻仁、元明粉、酒大黄各10g,白芍、郁李仁、苦杏仁、秦艽各7g,枳壳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 每日1剂,分2次煎服,小儿可酌量分多次服。 ” ” ⑾麻仁滋脾丸(《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治肠胃燥结,大便不通,腹胀满,或产后病后、津枯肠燥便秘:麻仁、枳实、白芍、当归、熟大黄、郁李仁、杏仁、厚朴组成,大粒丸剂。每服1丸,日服1次。 ⑿五仁丸(《世医得效方》)治肠燥便秘,传导艰难:桃仁、杏仁各30g,柏子仁15g,松子仁2g,郁李仁3g,陈皮120g。5仁别研为膏,入陈皮研匀,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50丸,空心米饮下。 ⒀《中药学》:“治脚气浮肿,二便不利:郁李仁10g,生薏仁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姚和众:“治卒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荷盐汤热呷之。” 食疗 ❶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脚气足肿,大小便不通:郁李仁15g(研烂),薏米仁15g。水煎去渣,加白糖调服,1次服,以大小便通利为度。” ❸ 《食疗本草》:“治气结者:酒服郁李仁49粒,更泻,尤良。” 每日分2次温服。 ” 每日2次,每次10g,白糖调服。”。【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郁李仁甘苦而润,其性降,故能下气利水。按《宗史·钱乙传》云,一乳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即愈。 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郁李去结,随酒入胆,结去……,目则能瞑矣。此盖得肯綮之妙者也。 ” ”“郁李仁,性专降下,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而下后多令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乃治标救急之药。” 消浮肿,利小便,通关格,破血润燥,又其余技。虽非常施之品,实为解急之需。关膈之症,最难开关,郁李仁善入肝,以调逆气,故能达上下,不可不备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