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
遥感,即遥远感觉、感知。 遥感技术,是使用传感器在空中远距离探测地面、海洋上物体的特征,从而对被测物体进行识别、分类的技术。遥感技术是在航空摄影和图象识别的基础上随著电子计算机、探测器件和空间科学、环境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代遥感技术是一种观测系统,它是由运载工具(飞机、气球、火箭、人造卫星等)、遥感仪器、图象处理和分析应用4个部分组成的从地面到空间的观测系统。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它可以从事自然资源的勘测,环境动态变化的监视、军事侦察等多方面的工作。我国的遥感技术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已研制成功多种可见光、红外和微波遥感器,应用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并用“陆地卫星”取得的图象与计算机兼容磁带扩大遥感技术的应用。1979年12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中国国家遥感中心(CNRSC)与世界各国的遥感组织进行著多方面的技术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