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蓬莱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蓬莱阁 蓬莱阁即《忆秦娥》。元于钦《齐乘》卷五载宋无名氏咏蓬莱阁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金丘处机因易名为《蓬莱阁》,景金本注“本名《秦楼月》”(即《忆秦娥》)。见《磻溪集》。 ☚ 蓦山溪 禁烟 ☛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樓閣部 > 閣名 > 蓬萊閣 蓬萊閣 péngláigé 閣名。座落於山東蓬萊縣北丹崖山上。殿閣凌空,下臨大海,素有“蓬萊仙境”之稱。宋嘉祐中郡守朱處約就原海神廟改建,明代擴建,清代重修。閣高十五米,閣南建有三清殿、吕祖殿、龍王宫、天後宫等,與蓬萊大閣渾然一体,統稱“蓬萊閣”,全部建築均爲明清時擡梁式木構。三間兩層,重檐八角歇山頂。蓬萊十大仙景素稱一絶,現存宋、元明、清碑碣刻石近二百塊,更爲仙閣增色。宋·佚名《秦樓月·題蓬萊閣》詞:“煙漠漠,海天摇蕩蓬萊閣。”參閱《嘉慶重修一統志·登州府·古蹟》。 蓬莱阁中国游览胜地。位于山东省蓬莱市之北端丹崖山绝顶,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距长岛6n mile,乘游船需30~40min。始建于唐初,主阁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明清多次修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由天后宫、龙王宫、子孙殿、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6个单体和附属建筑组成古建筑群,占地32800m2,建筑面积18960m2。蓬莱阁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高15m,底层长14.8m,进深9.65m;二层长13.75m,进深8.55m;上下层四面均设回廊,有明柱16根。正门上方悬挂“蓬莱阁”巨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手迹。门前侧立碑刻“天下第一楼”。二层阁南门外额书“碧海春融”,门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底层北墙外壁嵌有3方大型石刻:❶“碧海清风”,为清代书法家鲁琪光所题; 蓬莱阁 蓬莱阁是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位于山东省蓬莱县城北的丹崖山顶。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是由郡守朱处约主持建造的。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巡抚李戴又增建了一批建筑物,总称之为蓬莱阁。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知府杨本昌和总兵刘清和再一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方使其形成了今日的规模。蓬莱阁别具一格的特色是整个建筑群凌空而建,颇具仙宫琼阁之韵。其占地32800平方米,主要由吕祖殿、三清殿、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6个建筑单体组成。每个建筑单体又被许多颇具特色的楼、阁、殿、亭等错落有致地环绕着。蓬莱阁是整个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其高15米。重檐歇山式顶,四周有回廊环绕,阁上所悬的“蓬莱阁”金字匾,是出自清代书法家铁保之手。在蓬莱阁的亭、殿、廊、壁间,名人书画比比皆是,楹联、断碣、石表历历可见。如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的手迹刻石、吕洞宾(八仙之一)的石刻肖像等。在蓬莱阁,不但能领略到我国古代建筑美景,偶或还能见到海市蜃楼的自然奇观。可见其“仙阁”之称,确是名副其实的。1982年,蓬莱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蓬莱水城 十笏园 ☛ 蓬莱阁 蓬莱阁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阁,坐落于胶东半岛蓬莱城北丹崖山巅,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 ☚ 冯玉祥墓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 蓬莱阁 106 蓬莱阁在蓬莱县城西北的丹崖山上,北临大海,凌空欲飞,创建于北宋嘉祐年间。阁高15米,双层歇山式,木结构建筑,环以回廊,上悬“蓬莱阁”三字匾额。素有“仙山琼阁”之称,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讨药。登阁眺望,颇具“仙味”,有幸可看到“神仙海市”奇景。阁南有三清殿等建筑。崖旁的水城是最早的海防要塞,明代戚继光曾在此训练水师。阁下新建成古船博物馆。 ☚ 孔林 灵岩寺 ☛ 蓬莱阁 蓬莱阁在山东蓬莱丹崖山上,有一组建筑群。始建于北宋,明清两代都曾重修。吕祖殿、三清殿、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六个建筑单体,各成系统。蓬莱阁雄踞悬崖之上,下临波涛滚滚的大海,拔海千仞,气势雄伟,楼、殿、亭、阁形式多样。宋明清三代的碑文、石刻遍布其间,十分优美壮观。 ☚ 古莲花池 醉翁亭 ☛ 蓬莱阁 蓬莱阁道教建筑。在山东蓬莱县西北3里的临海丹崖上。阁创建于北宋嘉祐年间 (1056—1063),明清两代扩建重修,成为一组以蓬莱阁为主体的古建筑群,蓬莱阁高踞山巅,八角重檐,上下两层,高15米,上层为厅堂,正面悬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蓬莱阁”金字匾额,四周绕以回廊,登临眺望,万里海疆美不胜收,晨可观日出,夜可赏明月,遇上海市蜃楼,缥缥缈缈,更是心旷神怡。蓬莱阁周围高低错落地建有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祠庙殿堂,亭台楼阁,与蓬莱阁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构成一个整体,故统称为蓬莱阁。相传蓬莱、方丈、瀛洲海上三座仙山,史书记载秦皇、汉武都曾到此寻仙求药。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去寻长生不老之药,就是率人在此登舟出海的。阁后精巧的八仙桥,据传八仙就是从这里过海的。优美的景色,精巧的建筑,动人的传说,使蓬莱阁自古就是文人学士雅会之处。至今留有苏东坡的“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的石刻楹联,及名人学士的述景题刻200余石,为游人助兴,为阁增色。蓬莱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重阳宫 永乐宫 ☛ 蓬莱阁 蓬莱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的组成部分。位于城北丹崖山巅。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四大名楼。重阁凌空,松柏掩映,下临大海,素称“人间仙境”,创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明代扩建,清代又重修,高15米,双层木结构,雕梁重檐,上层绕以回廊,悬“蓬莱阁”金匾,清书法家铁保手书。蓬莱阁自古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今存历代观览题刻二百余石。东西两壁还悬有叶剑英、董必武题诗。龙王宫、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弥陀寺、苏公祠等环绕周围,组成宏丽的古建筑群。传说八仙过海即从阁下仙人桥登舟。方士徐市入海求仙也于此启航。秦皇、汉武均来此求仙寻药。据说天后宫中的唐槐,是唐太宗手植。阁西避风亭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纵使海风怒吼,亭内却纹风不动。阁北崖下隐仙洞为仙人吕洞宾隐居修炼处。 ☚ 5. 蓬莱市 蓬莱水城 ☛ 蓬莱阁位于山东蓬莱县城北1公里丹崖山。下临大海,殿阁凌空,云烟缭绕,素称“仙境”。建于北宋嘉祐年间,明代扩建,清代重修。双层木构建筑,重檐八角,绕以回廊,上悬“蓬莱阁”匾额。现有1.9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分中、西、东三个院落,有楼、亭、殿、阁百余间。主要有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蓬莱阁等。素有海市蜃楼等十大胜景。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蓬莱城北一公里的丹崖山上,明代水城西北隅。殿阁凌空,下临大海,素有“蓬莱仙境”之称。古代传说蓬莱、方丈、瀛洲为海上三仙山。史载秦始皇、汉武帝曾为求仙觅药先后来此。方士徐福出海求仙,神话“八仙过海”,均传发生于此。蓬莱阁称谓有二:一指蓬莱大阁一座单体建筑;一指蓬莱大阁和吕祖殿、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庙、弥陀寺共六组功能不同的单元群体,统称蓬莱阁。建筑依山就势,灵活布置,相互呼应,起伏有序。蓬莱大阁居中,位于最高处,列居诸建筑之首。大阁创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4),基址原为海神庙。明代扩建,清代重修,高15米。三间,二层,四周回廊,重檐八角歇山顶。檐下悬挂清铁保题书“蓬莱阁”金字大匾。阁后一弧形排列着普照楼、宾日楼、苏公祠、卧碑亭、避风亭和澄碧轩等小式木构建筑多座;吕祖殿和三清殿位于东部;天后宫、龙王庙和弥陀寺位居大阁前面和偏西南方向。均为明清时期抬梁式木构建筑。天后宫始建于宋崇宁年间(1102—1106),原名灵祥宫,祀海神。前有显灵门、戏楼,后为天后宫前、后、寝三殿。檐下多用砖木雕刻装饰,院内莳花配石,布局均衡且富变化,庭园艺术效果较佳。各单体建筑檐下廊间现存宋、元、明、清碑碣刻石近200块。其中最引人乐道的有《蓬莱十大胜景》、宋苏轼《海市诗》,明董其昌《观海市诗》、清阮元《三台石》等。苏轼《海市诗》曰:“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月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大阁之下有明代水城,戚继光曾率水师御倭于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浑然一体。为我国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楚高罍 蓬莱水城 ☛ 蓬莱阁Penglai Pavilion 蓬莱阁由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组成。位于山东省蓬莱县城北丹崖山东麓。水城是明洪武九年(1376)在宋代刀鱼寨旧址上建筑,主建筑有水门、水闸、防波堤、平浪台、码头、敌台、灯楼等。明清两朝海防要塞。明代名将戚继光曾在此抗击倭寇。阁建于宋嘉祐年间(1057—1064), 明代扩建,清代重修。存有历代碑刻二百余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