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
亦作“蹋歌”。 古代青年男女或群众,在节日,尤其元宵,成群结队,手拉手,边歌边舞,以脚踏地打拍。《西京杂记》:汉宫女“以十月十五日”,“相与联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 刘禹锡《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宋人画有《踏歌图》。 明徐应秋《谈荟》引刘邦彦《上元五夜观灯诗》:“逐队马翻尘似海,踏歌人盼夜如年。”明传奇《荔镜记》第七出《灯下答歌》,写陈三、五娘于元宵在潮州城踏歌。 汤显祖《岭南踏词》:“女郎祠下踏歌时,女伴晨妆教莫迟。”《金瓶梅》此回写元宵“游人队队踏歌声,士女翩翩垂舞调”,就是描绘当时元宵踏歌的社会风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