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都邯郸故城
亦称赵王城。 战国赵国都城遗址。位于邯郸市西南郊约4公里处。 由赵王城(宫城)、大北城(廓城)组成。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将赵国国都由中牟(今河南汤阴西北)迁于此地,至公元前229年赵被秦所占,历八代君主共158年。 遗址北临渚河,地处太行山东麓。王城为品字形,由东城、西城和北城三部分组成,总面积为505万平方米。 城墙蜿蜒起伏,气势雄伟。遗址周围保留著3.8米高的夯土墙址,内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建筑基址十多处,四周有凹字形城门遗址多处。西城中有最大的夯土台——龙台,高17米,是当时的主要宫殿基址。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夷其城廓”。 大北城位于赵王城东北,始兴于殷代,春秋时期进一步发展,赵都迁邯郸后扩建为都城的廓城,东西3200米,南北4800米,大北城的发现改变了赵都邯郸有城无廓的看法。现赵王城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建设的珍贵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