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赤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赤瓟 【名称出处】:《黑龙江中药》 【概况】: 异名 气包(《东北药用植物志》),山屎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赤雹子(《中草药学》)。 基源 为葫芦科赤瓟属植物赤瓟的果实。 原植物 赤瓟Thladiantha dubia Bunge 历史 历代本草所载王瓜至少包括王瓜和赤瓟两种植物。 《证类本草》在王瓜项下引《唐本草》所述:“叶似栝楼,圆无叉缺,子如栀子,生青熟赤。”《图经本草》载:“叶似栝楼,圆无叉缺,有刺毛,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以上描述及《证类本草》的“均州王瓜”图和《植物名实图考》的“王瓜”图均似赤瓟之特征,并非王瓜。 形态 攀援草质藤本,全株被淡黄白色长硬毛。 根块状。叶柄长2~6cm;叶片卵状心形,长5~8cm,宽4~9cm,边缘浅波状,具细齿,基部心形,两面脉上有毛。 卷须不分枝,被长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单生或呈假总状,花梗细,被长柔毛,萼筒短,近辐状,裂片两面有长柔毛,花冠黄色,钟形,裂片长圆形,长2~2.5cm,被毛,内面有疣状腺点,雄蕊5,两两靠合,1枚分离,雌花单生,子房长圆形,被淡黄色长柔毛。 果实卵状长圆形,长4~5cm,橙黄或红棕色,被柔毛,具10条纵纹。种子卵形,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51页.图611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1800m的河谷及山坡林缘湿处。分布于中国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和山东。 朝鲜、日本及欧洲有栽培。。 【生药】: 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后连柄摘下,防止果实破裂,用线将果柄串起,挂于日光下或通风处晒干为止。 药材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及山东、陕西。 鉴别 果实卵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常压扁,长3~5cm,直径1.5~3cm;表面橙黄色、橙红色、红色至红棕色,皱缩,有极稀的白色茸毛及纵沟纹,顶端有残留柱基,基部有细而弯曲的果柄。 果皮厚1mm左右,内表面粘连多数黄色长圆形的小颗粒,系不发育的种子,中心有多数扁卵形棕黑色的成熟种子,新鲜时质软而粘。气特异,味甜。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性】:性味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酸、苦,平。” 功效 降逆,理湿,和瘀。 主治 黄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伤。 ❶ 《东北药用植物志》:“顺气,调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干品);或研末冲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反胃吐酸、吐食:赤瓟3~9g(干品),研末冲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