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洪秀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洪秀全1814—1864

洪秀全


太平天国领袖。原名仁坤,又名火秀,后改名秀全。广东花县福源水人(后迁官禄㘵)。嘉庆十九年(1814年),出生中农家庭。幼年就读村塾,十六岁辍学,在家随父兄务农,后受聘为本村塾师。曾于1836、1838、1843年三次去广州应试,屡试不第。仕途坎坷,使他对现实强烈不满。加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失败,外侮日深,人民涂炭,他深感清廷腐败,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阅读了梁发编写的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吸取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中的“均平”主张,创立拜上帝会(一说未形成组织)。1844年春,同冯云山到广西贵县赐谷村,对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不久返回花县着手革命著作。1845—1846年,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小册子,提出天父上帝是唯一真神,人人应拜上帝,不拜邪神;“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号召人民起来共击“阎罗妖”和“妖徒鬼卒”,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堂。为太平天国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1847至1848年,同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根据地设立拜上帝会总机关,制定了《十款天条》和各种仪式,加强对会众的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带领群众开展捣毁寺庙的宗教斗争和反对地主团练的政治斗争,锻炼队伍。1849年7月,与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结成异姓兄弟,组成领导核心,积极筹划起义。1850年6、7月间下令团营。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8月(咸丰元年二月),在武宣东乡称天王,初建五军主将制,改元太平天国纪年。9月克永安(今蒙山),分封东、西、南、北、翼诸王,初具政权规模。自此,转战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1853年3月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建立农民政权。5月,派兵北伐和西征,震撼京、津,横扫长江中游。同年秋,颁布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各方面内容的《天朝田亩制度》,把革命推向了顶峰。入天京后,受帝王观念影响,奢侈享受,深居简出,疏于政事,导致1856年夏秋间发生天京事变,次年石达开率军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8年后,提拔任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重建领导核心,再破江北、江南大营,革命形势一度好转。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安庆、苏州、杭州等地相继失守,天京被围。他缺乏积极防御措施,却笃信宗教,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的建议,困守孤城。同治三年(1864年)6月,病逝天京。7月,天京陷落。

洪秀全【同义】总目录


洪秀全真主呼王

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广东花县人。1843年组织拜上帝会,以宗教形式向农民灌输革命思想。1851年于广西金田举行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洪秀全的法律思想集中反映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中。他深刻了解农工的困苦,提出了平等、平均的主张,在此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提倡绝对的平均主义。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反对买卖婚姻。在诉讼制度上也贯彻平等原则,规定太平天国军民享有平等的诉讼权,以基层乡官两司马起,一直可以上诉到天王。太平天国后期,尤其是在天京变乱后,法制越来越松弛,滥刑酷罚日益严重,责任主要在洪秀全。虽然重刑在保卫政权,打击敌对势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肆意用重法,不辨轻重,不分敌我,也造成了消极后果。

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原名仁坤,又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出身于中等农民家庭。兄弟排行第四。七岁入塾读书。十六岁因经济困难辍学,帮助父兄耕田,后为家乡塾师。十六岁起屡赴广州应考未中。鸦片战争后,清朝腐朽卖国,人民痛苦日深,中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又因个人仕途坎坷,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情绪,并从《劝世良言》吸取西方基督教义中平等思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和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自称是天父耶和华之子、基督之弟,下降凡间,拯救世人。并利用基督教“平等”思想,反对封建等级制度。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偕冯云山等赴广州和附近各县以及广西贵县开展宣传活动。同年十月返回花县。为组织群众,建立根据地,宣传拜上帝会教义。在此后的两年间,先后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改邪归正》等文献,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道光二十七年二月(1847年3月)到广西紫荆山区会见冯云山,制订“十款天条”,其中有些内容平时是生活准则,战时是军事纪律,太平军对此纪律奉行甚严,违者处刑。同年九月十六日(10月26日),率会众捣毁象州甘王庙。次年初,因冯云山再次被捕,赴广州营救。道光二十五年五月(1849年6月),同冯云山返回紫荆山区,与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结成异姓兄弟,组成领导核心,准备起义。次年五月,发布“团营”令,命各地拜上帝会员向金田集中。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同年八月(9月),攻永安(今蒙山)。十月二十五日(12月17日)在永安封王。次年经桂林攻克全州。入湖南,围长沙。继续攻益阳、岳州(今岳阳),挺进汉阳、汉白。咸丰三年(1853年)攻武昌。同年二月二十日(3月29日)占领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继续北伐、西征。北伐军直逼天津,震动北京,但因孤军深入失败。西征军在安徽、江西、湖北取得胜利。咸丰六年(1856年)破江北江南大营。后因“杨韦内讧”,石达开出走,给太平军带来严重损失。咸丰八年(1858年)选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次年以洪仁轩为军师,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安庆失陷,天京被围,苏州、杭州相继失守。他既迷信“天父”,又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坚持困守孤城,使太平军遭受毁灭性打击。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10日)病逝。

洪秀全1814—1864

中国近代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出身中农家庭,幼读私塾,曾为乡村塾师。从1828年起参加科举考试,屡试未中。1843年6月获《劝世良言》一书,从中吸取西方基督教义平等思想,毁孔子牌位,创拜上帝会,决心斩除“阎罗妖”,推翻清王朝。后积极为革命运动作准备。1851年1月在广西紫荆山金田村宣布起义,号称“太平天国”,3月被拥为“天王”。接着指挥太平军北上,1853年3月攻克南京,并定都于此。1864年6月病逝南京,7月南京陷落,太平天国革命失败。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中的博爱思想和中国农民朴素的平等、平均主义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其政治伦理思想集中表现了农民阶级带着浓厚宗教色彩的平等、平均观念。洪秀全创造了一个同清朝皇帝和孔夫子相对抗的、“斩邪留正解民悬”的皇上帝,向被其称为“邪魔”和“妖书”的封建纲常名教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提出了“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的平等博爱思想;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平均主义社会理想。提出要“为公莫为私”、“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以实现“天下一家”、“公平正直之世”的道德理想目标。强调要团结友爱,将佐“当知爱惜士兵”;军人对百姓要“秋毫莫犯”;民族间应“以礼相待”。提出了要人们不过荒淫糜烂生活、不盗窃、不随意伤人、不赌博、不诈骗、不酗酒、不抽大烟、不迷信算命,要孝敬父母等一系列道德规范要求。还主张加强道德教育,发挥道德使人“脱鬼成人”的作用;加强道德修养,提倡“营谋珍道义,学习慎规模”的修养方法。其伦理思想中也含有一些宗教迷信和封建糟粕的东西。在南京建都后,洪秀全的伦理思想又逐渐回到封建的三纲五常的老路上。主要著作有《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和《天朝田亩制度》等,均收入《洪秀全选集》。

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1814年1月1日生于农民家庭。1843年应试不中后创立拜上帝教,并开展传教活动。1851年1月11日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攻占天京,颁行《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9月在天京事变中杀死杨秀清、韦昌辉,并引起石达开的分裂。1859年任其弟洪仁玕主持政局。1862年1月派兵进攻上海。1863年天京被围,他主张死守。1864年6月3日因病去世。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中央政权灭亡。

洪秀全

134 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首领。原名仁坤,又名火秀。广东花县人。早年应考秀才,屡试不中。1843年从《劝世良言》中受到启迪,吸取基督教教义,创拜上帝会。次年偕冯云山等往广州、广西等地进行宣传。后返花县,写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提出天父上帝是唯一真神,人人应拜上帝,不行恶事,向往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1847年秋至广西紫荆山会合冯云山,制定十款天条和各种仪式。次年写成《原道觉世训》,号召推翻清朝。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史称金田起义。9月,克永安 (今蒙山),分封诸王,建立军政制度,颁布军律和历法,史称永安建制。1852年,率太平军经桂林,下全州,入湖南,取道益阳、岳州(今岳阳),挺进湖北。1853年1月克武昌。3月占领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同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9月杨韦事变后,为挽救危机,先后提拔李秀成、陈玉成等为军事骨干。1859年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批准颁行《资政新篇》。1864年,太平军各军事据点相继失陷,天京危急,拒绝“让城别走”建议,困守孤城,至6月3日(一说1日)病逝。其政治思想以平均主义和平等观念为基础,认为“农工作苦,岁受其殃”,“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是由封建私有制和剥削制造成的,主张建立计口受田、财产公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新制度,创造“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同时还认为天国人民尽是“兄弟之辈”、“姊妹之群”,应平等地共享天福。但同时又夹杂严重的封建政治观念和宗教迷信色彩,认为“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讲尊卑”,强调天王专断独裁的权力,并自称天王,为天父皇上帝之子,“要人生则生,要人死则死”。

☚ 曾国藩   洪仁玕 ☛

洪秀全

087 洪秀全

在哲学思想方面,关于世界本源,洪秀全认为 “皇上帝”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宇宙万物都是“皇上帝”创造的。人类及其灵魂“皆由皇上帝大能大德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人类及其生命也是由皇上帝赐与的。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结底都是“皇上帝”创造的。这是宗教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在发展观方面,洪秀全认为宇宙万物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他说:“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于今夜退而日升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他坚信人类社会将要由“陵夺斗杀之世”转变为“太平之世”,将要由 “乖离浇薄之世”转变为“公平正直之世”。洪秀全的宗教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在政治上体现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为他建立政治上人人平等,经济上平均分配的人间“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 曾国藩   洪仁玕 ☛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Hong Xiuquan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农民出身的穷苦知识分子。少年和青年时代是在饱读经书、奔波科场中度过的。从1827年(道光七年)起,虽多次赶考,却连个秀才也未能考取。个人仕途的坎坷,与国家、民族的灾难交结一起,激起了他的反抗思想和改造社会的愿望。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再赴广州科考失败,偶然阅读了10年前得到的《劝世良言》。这本“内容奇极”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小册子,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书中关于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和崇拜独一真神“皇上帝”等思想,给了他很大启发,便和冯云山、洪仁玕等创立拜上帝教。随之把村塾中供奉的孔夫子牌位撤除,为此他们失去塾师职业。于是决定“出游天下”,走向广阔的社会宣传“真道”。1844年4月与冯云山等离开花县老家,先到广东顺德、南海、番禺、增城、从化、清远等十数府县传教,应者寥寥。后辗转来到广西贵县赐谷村传教,仍收效甚微。是年底,决意返回花县,从事新宗教理论上的创造。1845年后,写出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诗文,大胆地批判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热情向往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1847年3月至广州,从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要求洗礼,遭到拒绝。8月,再次到广西,在桂平紫荆山与冯云山会面。冯云山在两年多前与洪秀全分手后,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紫荆山区宣传组织群众,建立了拜上帝会,发展会众3000余人,其中还有不少图谋大事的草莽英雄。广大受苦农民和烧炭工人反封建斗争的热情,使洪秀全深受鼓舞,更坚定了反清决心。这时写出《原道觉世训》等诗文,编造了一个他受命于天、是上帝第二子的神话,决心率凡间亿万人民消灭“阎罗妖”及“妖徒鬼卒”即压榨人民的清朝皇帝及大小贪官污吏。随之,又与冯云山一起率会众捣毁象州甘王庙及其他偶像。由此拜上帝会名声大振,与封建阶级的矛盾迅速激化,冯云山等人被地主团练头子王作新诬谄入狱,拜上帝会的敌人乘机从内部进行破坏。面对拜上帝会出现的严重危机,杨秀清、萧朝贵挺身而出,于1848年3月和9月,先后以代“天父”和“天兄”传言身份,迅速平息了敌人制造的乱子,挽救了拜上帝会,使免遭分裂。从此杨、萧突起。面对现实,洪秀全很快承认了杨、萧代“天父”、“天兄”传言的身份和在拜上帝会中已取得的实际领导地位,并于1849年初回广东说服不愿接受拜上帝会变化了的现实的冯云山。7月,二人一起返回紫荆山。次年7月,受“天兄”面谕,发布团营令。1851年1月11日,在万众欢呼声中,于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称天王。1853年(咸丰三年)3月太平军攻克金陵,遂奠都,改称天京,建立起农民政权,颁布了体现农民反封建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一系列制度政策,推动了革命事业进一步发展。军事上经过曲折的斗争,到1856年上半年,已控制皖、赣、鄂三省大部分地区,并击溃围困天京长达三年之久的清江北、江南大营,从而达到鼎盛时期。8月受杨秀清逼迫,答应封杨为“万岁”,却暗中密令韦昌辉回京,杀死杨秀清及其部属几千人,继之又把引起翼王石达开和天京军民强烈不满的韦昌辉等处死。命石达开回京主持朝政,却又心怀猜忌,处处掣肘,致使石达开负气率精兵10数万于1857年6月离京出走。此后太平天国形势险恶,他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挽救,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又任用族弟洪仁玕主持政务。经过努力,在军事上连续取得三河之战, 再破江北、江南大营, 开辟江、浙地区的胜利, 从而挽回了危局。但整个局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1860年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了。而他终日深居宫中, 宗教迷信思想和封建思想愈加严重, 完全丧失了正确处理军政事务的能力。太平天国内部政治更为腐败,朝内、军内矛盾重重,败象毕露。太平军的根据地接连丧失, 天京被清军团团包围。而他仍信天不信人,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的建议,困守孤城。1864年 (同治三年) 6月1日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冯云山 ☛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

原名火秀,又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革命领导人。1843年6月与冯云山等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1月1日,在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合力镇压。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主要著作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并主持制订了《十款天条》和《天朝田亩制度》等太平天国纲领性的施政文件。在人口思想方面:提出了劳动人口“人人平等”的人口概念。洪秀全宣称人间的一切人(不包括封建统治阶级,洪认为他们是“妖类”不是人),都是天帝的子孙。他说:“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原道觉世训》),因此,“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原道觉世训)强调在上帝面前人口平等。而他还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原道醒世训》)。更表现了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一律平等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他还提出了平均分配、平均消费的人口管理概念。洪秀全本着“人无私财”,消除贫富差别的宗旨,在《天朝天亩制度》中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时”。而且,一切收入归“圣库”,凡家用皆按量平均分配。为了保证这一制度的实施,设计了二十五家为一“两”的社会结构。以 “两”作为生产、分配、军事、宗教、政治、教育等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单位。这种绝对均平的人口的管理方式,虽有一定的民主革命意义,但明显表现出小私有者的平均主义的局限性。

☚ 龚自珍   汪士铎 ☛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Hongxiuquan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原名仁坤,又名火秀。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癸酉十二月十日)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出身于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13岁考上县试童生。16岁起四次赴广州府考皆未中。1843年从《劝世良言》中吸取西方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次年春和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传教。后返回花县,以做塾师为掩护,于1845—1847年间先后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革命文献,号召人民起来“击灭”清朝统治者,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世界,为太平天国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军称太平军。3月在武宜东乡称天王。9月攻克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确定官制,进行立制建政工作,初建太平天国规模。次年4月,率军突围北上,挺进两湖。1853年1月,克武汉三镇。3月,占领南京。洪秀全决定定都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农民革命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及一系列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政策措施。同时,派军北伐西征。北伐军曾进逼天津,威震清廷。西征军在皖、赣、鄂等省一再击败清军,使革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入天京后,受封建帝王思想影响,奢侈享受,疏于政事,革命意志逐渐衰退。1856年9月发生“天京事变”,杀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率部出走,领导力量大减。后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扭转了战场的被动局面。1859年洪仁玕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1860年5月,太平军再次打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开辟了苏浙根据地。继命陈玉成、李秀成分进合攻武汉,未果。1861年9月,安庆失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他没有积极的防御措施,只是一味迷信“天父”。在天京被围时,又拒绝“让城别走”的建议,困守孤城,于1864年6月1日病逝天京。不久天京陷落。

☚ 左宗棠   冯云山 ☛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Hongxiuquan

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革命领袖。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曾作过私塾教师。他从《劝世良言》中吸收西方基督教教义,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被推为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时称天京)。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天朝田亩制度》等。
洪秀全创造一个“斩邪留正解民悬”的“皇上帝”,用以取代封建皇帝和孔夫子。他称清帝为“阎罗妖”,孔子为“妖人”,儒家经典为妖书。提倡和宣传农民阶级的朴素平等思想。主张“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基于“普天之下皆兄弟”的观念,他提倡彼此“和雄”,要求军中应“同心同德”、“齐心合力”,互助互爱,团结一致。推广于社会也应“患难相救,有无相恤”,“爱人如己”,做到“见人灾病同己病,见人饥寒同己饥”。把奸淫、忤父母、行杀害、为盗贼、为巫觋、为赌博列“六不正”。《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钱同使,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这些主张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是一种空想。它对号召农民起来革命,破坏封建纲常伦理,有积极的作用。

☚ 曾国藩   严复 ☛

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又名任坤,火秀,广东花县人。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后,秘密聚集反清力量。1845年后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号召人民起来革命。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3月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攻克永安(今蒙山)后分封诸王,建立各项军政制度。寻率军先后攻克长沙、武汉、九江、安庆,1853年建都南京,称天京。分兵北伐、西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杨韦事变和次年石达开分军出走,使革命遭受严重损失。他选拔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主持军政事务,使革命一度出现新的转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京都被困,他放弃“让城别走”建议,死守孤城。1864年6月病逝。参见“哲学”、“政治学”、“法学”中的“洪秀全”。


洪秀全

中国近代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领袖。原名仁坤。其《原道救世歌》等文宣扬人与人平等,“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号召人们反抗封建统治;主张建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尚德”的社会。定都天京后,主持颁发《天朝田亩制度》,为中国近代空想农业社会主义的典型蓝本;太平天国后期,修改、批准了《资政新篇》,这是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参见“历史”中的“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洪秀全

太平天国法律制度的主要制定者。法律思想倾向于平均主义和平等,杂有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内容,体现在其著作、纲领、诰谕、创建的太平天国各项设施中。主张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人无私产”,“逆者议罪”,实行“圣库”制度;实行重刑惩罚主义;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天下婚姻不论财”,有限地提倡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审讯要“详核其事”,公开审判,允许被告答辩、上诉。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党世训》等。参见“历史”、“哲学”中的“洪秀全”。


洪秀全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哲学上试图以精气来说明上帝的万能及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认为人的灵魂“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为一本”。又以“物极必反”说明万物的运动变化。主张事在人为,反对“不自贵而贵物”,坚信乱世必将为太平之世所取代。参见“历史”中的“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原名仁坤,又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出身于中等农民家庭。兄弟排行第四。7岁入塾读书。16岁因经济困难,辍学帮助父兄耕田,后为家乡塾师。鸦片战争后,清朝腐朽卖国,人民痛苦日深,又因个人仕途坎坷,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情绪,并从《劝世良言》书中吸取西方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和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 自称是天父耶和华之子、基督之弟,下降凡间,拯救世人。并利用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改邪归正》等文献,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道光二十五年(1849年)五月,同冯云山回紫荆山区,与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结成异姓兄弟,组成领导核心。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同年八月,攻永安(今蒙山)。次年经桂林攻克全州,入湖南,挺进汉阳、汉口。咸丰三年攻武昌。同年二月二十日占领南京,并定为都城,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继续北伐、西征。北伐军直逼天津,震动北京,但因孤军深入而失败。西征军在安徽、江西、湖北取得胜利。咸丰六年破江北、江南大营。后因“杨韦内讧”,石达开出走,给太平军带来严重损失。咸丰八年(1858年)选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次年以洪仁玕为军师,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安庆失陷,天京被围,苏州、杭州相继失守。他既迷信“天父”,又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的建议,坚持困守孤城,使太平军遭受毁灭性打击。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二十七日病逝。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领袖。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早年应秀才试,屡试不中。曾在村中任塾师。鸦片战争后,他深感清朝腐败,外侮日深,便积极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843年,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启发,创立拜上帝会(一说未形成组织),毁掉村塾的孔子牌位。1844年,到广西传教。1845至1848年两度返回花县,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号召人民信仰“皇上帝”,不拜邪神,不行恶事; 击灭“阎罗妖” (指清朝统治者),在地上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奠定了太平天国革命的理论基础。1849年,积极参与紫荆山区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与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筹备起义。1850年6月,发布“团营令”。1851年1月11日,领导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一说在东乡称王),封五军主将。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 (今广西蒙山),进行军政建设,颁布军律和历法。12月,封杨、萧、冯、韦、石为东、西、南、北、翼王,由东王节制诸王。1852年4月,率太平军自永安突围,攻桂林不克,下全州,进军湖南,围长沙不下,乃取道益阳、岳州,挺进湖北,夺汉阳、汉口。1853年1月,克武昌,3月,占领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首都,5月,派兵北伐和西征,北伐军进逼天津,震撼北京,因孤军深入而失败; 西征军在皖、赣、鄂等省同敌人反复争夺,取得胜利。同年秋冬,颁发《天朝田亩制度》,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对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起了积极作用。1856年秋,发生“杨韦事变”,次年石达开避祸出走,这两次事件因洪秀全处理不当,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1857年后,为挽救革命危局,先后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等为军事骨干,取得了再度攻破江北大营和三河大捷的战绩,扭转了战局。1859年,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批准颁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次年5月,再破江南大营,并乘胜攻取苏南和浙江部分地区,革命形势一度好转。这时,他的封建皇权思想和宗教迷信意识恶性发展,滥封爵位,在其他一些重大问题上也措置失当,致使太平天国政治、军事形势再度恶化。又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革命势力公开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形势进一步恶化。他虽然领导太平军对中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但已无法打破敌人的围困。1864年,太平军各军事据点相继陷落,天京危在旦夕。他又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 的正确意见,困守孤城,6月1日 (一说6月3日)病逝。

☚ 湘军   冯云山 ☛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的领袖。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农民出身的穷苦知识分子。他对外国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强烈不满, 加上屡应科举不第, 遂放弃仕途, 决意变革社会。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以宗教为掩护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1845—1846年, 写成《 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三篇著作, 描绘了一个在上帝主宰下天下一家的理想社会, 奠定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理论基础。书中所包含的关于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平等的观念, 是其经济平等思想之萌芽。1851年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建军称太平军, 建国号太平天国, 自称天王。1853年太平军克南京,定南京为太平天国都城, 称天京。同年, 发兵北伐、西征。年底至1854年初,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力图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他在京城深居简出,潜心研究宗教。军政大事由杨秀清管理。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 太平军元气大伤。为扭转时局, 他选拔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等管理军政。1859年,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对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逐条批示, 准其主张, 因当时社会环境所限未能逐一实行。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他缺乏积极的防御措施, 陷入宗教腐规不能自拔, 拒绝了李秀成让城别走之计, 困守孤城, 终致形势日恶。1864年6月1日病逝。洪秀全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是早期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人物。

☚ 左宗棠   洪仁玕 ☛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1828年(道光八年)起,屡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843年6月,从《劝世良言》中吸取西方基督教教义,创拜上帝教。1844年4月,和冯云山离花县,5月到广西传教,组织群众。11月,返回花县,此后著《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献,提出天父上帝是唯一真神,人人应敬拜,号召击灭“阎罗妖”,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1847年3月至广州,从师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旋入广西紫荆山区与冯云山共同制订《十款天条》和各种宗教仪式。1849年7月,与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集团,筹划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旋称天王。9月克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次年经桂林、克全州、进军湖南、湖北,1853年(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乡官制度。继分兵北伐与西征。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之后重用次兄洪仁发、洪仁达以牵制石达开,致石负气出走。他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等,扭转战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洪秀全缺乏积极防御,迷信“天父”,滥封王爵、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的建议,困守天京孤城。1864年(同治三年)6月病逝。

☚ 斋戒   弥撒 ☛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和思想家。原名火秀、仁坤,后改秀全。广东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早年作村塾教师,对农村情况与农民疾苦比较了解。后来,在西方列强侵略,清朝统治腐败,广大人民掀起爱国反清斗争的激发下,逐步走上了领导农民进行革命的道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西方基督教影响下,在家乡创立拜上帝会。次年偕冯云山到广西农村下层群众中传道。1845—1847年,写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确立了太平天国革命的指导思想。1881年领导农民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建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前后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严重震撼了清朝的统治。1864年6月1日,清军攻陷南京前夕,洪秀全病逝。洪秀全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诗文、诏旨以及太平天国发布的文告中。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文中,他把农民的反封建要求和基督教教义中关于人人皆为上帝之子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杂揉在一起,提出了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皆得同享天福的朴素的平等思想,主张把“一出于私”的“乖漓浇薄之世”,“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金田起义后,他发布了在太平军内部实行缴获归公、人无私产的圣库制与官兵平等供给的诏旨。1853年他批准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天下人平分天下田的土地改革方案,要求在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上,做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把中国农民革命中提出的平等、均田思想发展成为一个平均主义的社会经济纲领。既反映了农民群众反对封建剥削的革命要求,也反映了农民思想的落后性与空想性。在提出上述纲领的同时,洪秀全又批准太平天国颁布和执行了士农工商各安恒业,准良民照旧缴粮纳税并允许地主收租的经济政策。此外,他还在1859年批准颁刻了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对其中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主张,表示完全赞同,从而使他的经济思想具有了资本主义倾向。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他反对外国侵略和鸦片输入,反对闭关自守,主张与西方国家通商。但是由于他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缺乏认识和警惕,也提出过一些错误主张。总之,其经济思想,既反映了农民群众反对封建剥削、反对外国侵略的正义要求和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时代特点,又反映了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参见“《天朝田亩制度》”)

☚ 左宗棠   洪仁玕 ☛

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杰出领袖。原名火秀, 又名仁坤。广东花县人。他七岁入塾读书,十六岁辍学,随父兄种田,十八岁受聘为本乡塾师。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44年春,与冯云山赴广西贵县传教, 宣传革命。同年冬返回花县,号召人民信仰上帝,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世界。1847年与冯云山在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设立拜上帝会机关,先后吸收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秦日纲等为领导集团。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村举行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被举为天王。同年9月攻克永安(今蒙山),分封东、西、南、北、翼诸王,均受东王杨秀清节制。次年进军湖南,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先后战死,由东王杨秀清总揽军政大权。1853年3月定都天京(今南京),派兵北伐和西征,颁发《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因他不善于巩固内部团结,发生杨韦政变和石达开出走,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他提拔李秀成、陈玉成为主将,洪仁玕管政务,又扭转了被动局势。1860年再次攻破清江南大营,进军苏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安庆、苏州、杭州等地相继失守,天京被围。他拒绝李秀成从天京突围的建议,困守孤城,粮尽援绝。1864年6月1日,天京沦陷前一日病殁。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原道览世训》等。

洪秀全1814—1864

清代太平天国革命领袖。原名仁坤,后改秀全。广东花县人。生于福源水村农民家庭,后迁居官禄㘵村。七岁入塾读书,十六岁家贫辍学,随父兄种田,十八岁作本村塾师。几次应试,均落第。他目睹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逐渐萌发了反抗情绪。道光二十三年(1843)创立拜上帝会(一说此时未形成组织)。次年和冯云山赴广西贵县向群众宣传拜上帝教。同年冬,只身返回花县,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著作。后又去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写成《原道觉世训》,号召人民奋起推翻清朝统治。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次年二月在武宣东乡称天王。咸丰三年(1853)二月定都天京(南京)。继分兵北伐与西征,北伐军因孤军深入失败;西征取得辉煌胜利。是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六年秋天京事变后,他极力加强洪氏集团领导。但也及时选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为军事骨干,重组领导核心,力挽狂澜。九年任命新来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颁布了洪仁玕所撰《资政新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进攻的形势下,他消极防御,困守孤城,迷信“天父”,又拒绝“让城别走”的建议,形势日趋险恶。同治三年(1864)四月底病逝。(参考图6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