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货币流通规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反映。 只要存在商品流通,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及其流通规律必然存在,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由下列几个因素决定:投放市场的商品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总量的价格水平构成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是一定时期内货币平均周转次数。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例关系,与货币周转次数成反比例关系。纸币是代表金属货币履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马克思说:“纸币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47页)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货币流通规律不再自发地发生作用,而是在人们自觉努力下为商品流通服务,从而有可能保障货币流通量同商品价格总额相适应,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物价稳定,使人民生活得到提高和改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