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湖十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湖十景 南宋画家马远等人绘画西湖的题名中已有十景之名,即苏堤春晓、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断桥残雪、曲院风荷。或捕捉了景观最为动人一刻,或揭示了景点最佳欣赏角度。十景题名两两成对,很富韵味。 苏堤春晓 苏堤全长2.8公里,位于湖西,系北宋诗人苏东坡在1089年疏浚西湖时取湖泥葑草筑成。堤上自北而南有跨虹、东浦、压堤、望山、锁澜、映波六座石拱桥。漫步堤上,花影摇曳,垂丝带雨。锁澜桥上近看小瀛洲,望山桥上远眺南北高峰,东浦桥观日最佳,跨虹桥雨后飞虹。初春,湖面薄雾如纱,堤上桃红柳绿,鸟鸣声声,意境动人堤南端建有“苏东坡纪念馆”。 这条夹湖堤岸种植了各式花木,以柳和桃为主,故有“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民谚。在元代“钱塘十景”中被称为“六桥烟柳”。 从南山路乘308路车,或乘游船至“花港观鱼”东大门上岸,可抵堤南端, 从北山路乘7路车至岳坟站可达堤北端。 断桥残雪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断桥的名字很奇怪,往往令人不解因何名断?因为桥跨两岸,游人来往如织,“断”从何来?一说白堤至此而断,故称断桥。又说在元代因桥畔住著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桥。 但最浪漫的说法则是因情断桥头,故名断桥。实与民间故事《白蛇传》有关,白娘子和许仙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就是从断桥相会、借伞定情开始的。两人历经磨难再次在断桥相会时那生离死别的情景,令每个游人到此,都为之感叹,这可能是流传最大也最为人乐于接受的一种解释,因此,断桥实在是情人桥。 桥东有“云水光中”水榭和康熙所题“断桥残雪”碑亭。 断桥残雪是西湖冬季的难得景观。断桥背城面山,处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上,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佳之处。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眺望,桥阳已冰消雪化是“雪残桥断”,桥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则又是“断桥不断”。 对外地游客来说,断桥残雪是有缘千里才相会,因为“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赏“断桥残雪”、可乘7、27路车在少年官广场下,前行即是。 平湖秋月 位于白堤西端,孤山东南麓,濒临外西湖。景区三面临湖,筑水轩平台,在皓月当空的秋夜,眺望西湖景色“一夜湖光万顷秋”,成为品茗赏月的佳处。 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一是三潭印月,是在湖中赏月,二是月岩景点,是在山上赏月,至于岸边赏月,首推这月白风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荫里白沙堤。 ——唐·白居易 可乘7、27、16路车在少年官广场下,步行1公里长的白堤即到;或在湖滨乘船至中山公园上岸也可。 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是指南屏山下的净慈寺内晚间传出的悠扬钟声,净慈寺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为西湖名刹之一。寺内有口11吨重的铜钟,暮色苍茫时梵钟长鸣,因钟声洪亮,加之寺后南屏山多穴,钟声更是穿穴回荡,远飘大半个杭城,故有“南屏晚钟”。近年来,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人士和游客聚集在净慈寺,举行撞钟除旧迎新活动。 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夜色杭州的动静之美。 赏“南屏晚钟”可在湖滨或延安路龙翔桥乘308路车直达。 雷峰夕照 西湖南岸夕照山上旧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系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俶为庆贺黄妃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也叫西关砖塔。后人因塔在雷峰山上,改称“雷峰塔”。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 雷峰塔初建时为十三层,可以登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仅存砖结构赭黄色塔身。人们传说塔砖可以驱病健身,底层被挖一空。终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突然倒塌,此景被废,至今未重建。鲁迅先生曾借此事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抒发了他对迷信愚昧和民族劣习的讥讽和忧患之情。 雷峰塔的闻名,还因为它与对岸北山上的保俶塔同位于西湖一条中轴线上。南北两塔,隔湖相望。 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纤细俊俏,民间又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道出了雷峰塔和保俶塔的不同丰姿。 不过,游人至此,往往想到的则是被法海镇压于塔下的白娘子。2000年,考古工作者整理雷峰塔基,发现了一个地宫,藏有佛舍利等珍贵文物,或许会使雷峰夕照的重建指日可待。 杭州的旅游节 1.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 2.杭州西湖国际旅游节 3.西湖桂花节 杭州主要土特产 1.龙井茶叶 2.杭州丝绸 3.五星记扇子 4.张小泉剪刀 5.南宋官窑瓷器 6.西湖绸伞 双峰插云 此景是南高峰和北高峰的云景,观赏点位于灵隐路上洪春桥边,“双峰插云”御碑亭处。南高峰在西湖西南烟霞岭旁,北高峰在西湖西北灵隐寺后,两峰对峙,秀出群峰。当山雨将临或雨后初晴时,山间云如潮涌,山顶云雾缭绕,双峰隐露,景色如同一幅泼墨山水画故而得名。 南高峰处于西湖群山的中央,历来是游人登高望远的佳地。南高峰多洞,最有名的是烟霞洞、水乐洞和石屋洞。狮子崖下的千人洞全长320米,最宽处约1300平方米。和黄龙洞、紫云洞、紫来洞并称“西湖七大古洞”。 北高峰有石阶数百级,曲折三十六弯,虽海拔不高,但北面是平原鱼塘,南面是低100多米的飞来峰,所以有平地拔起之感。 乘7、27、507路车至洪春桥站下车即可。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之一。岛基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水心保宁寺遗址,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南北有九曲桥,东西是一条浓荫夹道的绿堤,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宛如仙山琼岛。 岛南湖南上有三座石塔,位置呈等边三角形每两塔相距62米,塔高2米,塔基系扁圆石座,塔身显球形。四周排列五个小圆孔,每逢月夜,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天上一轮月,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致,三潭印月由此得名。 赏“三潭印月可从湖滨第一、三码头或中山公园码头、花港观鱼码头东船前往。 花港观鱼 位于苏堤南端,北倚西山,在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此处流入西湖,因名“花港”。 乾隆诗“花家山下流花巷,花著鱼身鱼嘬花”。全园分为红鱼池、牧丹园、大草坪、芍药圃、花港、丛林等景区。红鱼池,有上千条红色金鲤,游人凭栏投饵,红鱼追逐争食,鱼乐人亦乐。鱼池往前是牡丹园,园内以牡丹为主题,栽培了色泽鲜艳、奇香异常的名贵品种,最著名的是安徽宁国县的“玉楼春”。花、鱼、港为园内的主景,其间配以亭台楼阁、水榭曲桥,处处洋溢著诗情画意。 西湖著名私家庭院——蒋庄也在这里。 乘308路车至苏堤站下车即到。 柳浪闻莺 位于西湖东南岸南山路侧,涌金门至清波门,是一座以春花为主景的大花园,沿湖柳荫夹道,轻风吹拂,春日黄莺鸣转其间,园内有掩映在修水繁荫之中的闻莺馆,樱花簇拥中的“日中不再战”纪念碑,以及精巧的室内园林“聚景园”。沿湖一带是欣赏“三面云山,一湖秀水”的好去处。分闻莺园、聚景园、友谊园和南园四个景区。 乘308、8、30路车均可到达。 曲院风荷 南宋时称“ 曲院风荷占地约27万平方米。分岳湖、竹素园、曲院、曲荷、滨湖密林、郭庄六大景区。竹素园以翠竹为主景,曲院藏于水密林中,林中有吊床,可野宿。俞樾游此园曾书叠字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园中“湖山春社”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首。风荷主景区植有数十个品种的荷花,有红、白、粉红、洒金、金边等各种色彩,也有并蒂莲、品字莲、重台莲、千瓣莲、大王莲、碗莲等种类。 曲院风荷南端有一处杭州仅存较完整的古典庭院——郭庄。濒湖构筑,乌瓦白墙,古色古香,优雅有致,素称西湖园馆中之最富幽趣处。 游曲院风荷宜在夏季。乘7、37、28路车可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