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血人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血人参 【概况】: 异名 山附子、三叶青、三头草、金腰带、女金丹、土附子、粘衣草(《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豆科胡枝子属植物绿叶胡枝子的根。 原植物 绿叶胡枝子Lespedeza buergeri Miq.,又名金丹、木本胡枝子、三叶豆(福建)。 形态 灌木,高达3m,嫩枝被长柔毛。小叶3,卵状椭圆形,长3~7cm,宽1.5~3cm,先端急尖,有刺尖,基部圆钝,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总状花序腋生。上部的呈圆锥花序状,花无关节;花萼钟形,萼齿5,披针形,有短柔毛;花冠黄色或白色,旗瓣与翼瓣基部常带紫色,旗瓣倒卵形,长约1cm。翼瓣较旗瓣短,基部有爪,龙骨瓣长于旗瓣。荚果长圆状卵形,长约1.5cm,有网脉和长柔毛。 花期7~8月,果期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60页,图264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丛林、路旁杂草中。 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及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采挖后,去掉粗皮鲜用或晒干。 药材产于贵州、福建。 鉴别 根头部形大而不规则,下部较细长,表面粗糙,有细微的纵皱纹,全体具皮孔,外表灰棕色,去皮后显灰紫色。质坚硬,断面淡黄色,纤维性,稍有香气。 。【药性】: 性味 辛、微苦,温。 ❶ 《福建民间草药》:“苦、辛,温。”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肺、脾二经。” 功效 解表,化痰,利湿,活血。 主治 伤风发热、头痛、咳嗽,淋浊,妇女血瘀腹痛,血崩,痈疽,丹毒。 ❶ 《福建民间草药》:“活血,行气,除湿,解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炖肉。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苦锦,治肺痈。 ❷ 配牛耳大黄、牛膝,治淋症。 方选和验方 ❶ 《闽东本草》:“治肺痈:鲜血人参、苦锦各60g。焙焦,研末,拌猪肝服” ” 单方应用 《闽东本草》:“治小儿痰哮:血人参根30g,水煎150ml,冲蜂蜜服。” 食疗 《福建民间草药》:“治全身发黄,四肢无力:血人参90g,豆腐250g。炖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