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蛇床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蛇床子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蛇朱(《本经》),蛇珠(《吴普本草》),蛇粟(《广雅》),蛇床仁(《药性论》),蛇床实(《千金方》)。 基源 为伞形科蛇床属植物蛇床的果实。蛇床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有4种和1变种,4种入药。 原植物 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Selinum monnieri L.) 历史 蛇床子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 《证类本草》载:“图经曰,三月生苗,高三、二尺,叶青碎,作丛似蒿枝,每枝上有花头百余,结同一窠,似马芹类。四、五月开白花,又似散水(《纲目》作伞状)。子黄褐色,如黍米,至轻虚,五月采实,阴干。 《纲目》载:“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称。”又载:“其花碎米攒簇,其子两片合成,似莳萝子而细,亦有细棱。”以上记述与今用的蛇床是一致的。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多分枝,具深条棱,粗糙,中空。下部叶有短柄,叶鞘宽而短,边缘膜质,上部叶柄全部为鞘状;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8cm,宽2~5cm,二至三回3出式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0mm,宽1~1.5mm,具小尖头。 复伞形花序直径2~3cm;总苞片6~10,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5mm,边缘膜质,具细睫毛;伞辐8~20,不等长,长0.5~2cm,棱上粗糙;小总苞片多数,线形,长3~5mm;边缘具细睫毛;小伞形花序具花15~20,无萼齿;花瓣白色,先端具内折小舌片;花柱基略隆起,花柱长1~1.5mm,向下反曲。双悬果的分生果长圆状,长1.5~3mm,宽1~2mm,横剖面近五边形,主棱5,均扩大成翅状,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4~7月,果期6~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2分册.224页.图版91∶6~9) 生境与分布 生于田边、路旁、荒草地及河边湿地。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原苏联、朝鲜、越南、北美及其它欧洲国家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 宜向阳、湿润的环境。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均能种植。用种子繁殖,在9~10月播种。 直播,按行株距各30cm开浅穴,每穴播下种子5~6粒,或以行距30cm进行条播,每亩用种量0.5~0.75kg。播后覆草木灰或细土。出苗后,结合中耕进行间苗,点播者每穴留苗2~3株;条播者以株距20~25cm间苗。生长期中注意除草松土,用人畜粪水追肥1~2次。 采集 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全株拔起,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枝叶杂质,筛去灰屑。药材主产于河北、山东、浙江、江苏、四川。 鉴别 性状 双悬果椭圆形,长1.5~4mm,宽1,2~2mm,表面灰黄色至黄褐色,光滑无毛,有时顶端有弯曲而叉开的花柱残基,基部常有细长果柄。分果广椭圆形,果棱5条,均显著突起成薄翅状,合生面平坦,中央略凹,通常可见2分裂直达基部的丝状心皮柄。果皮松脆,揉搓后易脱落,露出灰棕色种子。 气特异芳香,味微辣,嚼之有辛凉感。以果粒饱满、灰黄色、香气浓郁、无杂质灰屑者为佳。 显微 分果横切面略呈五角形,具5条翅状果棱,合生面较宽而平整。外果皮为1列皱缩的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数层薄壁细胞,其间杂有网纹细胞,每条果棱中部各有1外韧型维管束,并有少数纤维,果棱间各具1油管,合生面2个,扁长圆形,长径130μm左右,内含黄棕色油脂;内果皮为1列狭长细胞。种皮为1列颓废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内胚乳丰富,由多角形薄壁细胞组成,其壁稍厚,内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胚圆形,位于胚乳的中间,由薄壁细胞组成,内含少量糊粉粒;子叶2片。 (图见《中药志》.第3册.596页.图378) 理化 取样品粉末(60目)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开,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0ml,供点样用。以佛手柑内酯、甲氧基欧芹酚为对照品,吸附剂为硅胶G-1%CMC板,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1),展距17.5cm,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图见《中药志》.第3册.597页.图379)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化学】: 主含香豆素。 有:蛇床子素(Osthol)、蛇床定(Cnidiadin)、欧芹属素乙(Imperatorin)、酸橙烯醇(Auraptenol)、哥伦狭缝芹定(Columbianadin)、异阿魏栓翅芹醇(Isogosferol)、去甲基酯橙烯醇(Demethyl-auraptenol)、香柑内酯(Bergapten)、古当归素(Archangelicin)、台湾蛇床素(Cniforin)A、花椒毒酚(Xanthotoxol)、O-Isovaleryl-columbianetin、白芷素(Angelicin)、二氢山芹醇、异茴芹素(Isopimpinellin)、食用当归素(Elultin,OAcet-yl-columbianetin)、Cniforin B、(3′R-3′-Hydroxy-columbianadin)。此外尚含dl-乌姆塔定(dl-Umtatin)、蛇床醇(Cnidimol)A、B、香叶木素(Diosmetin)、β-谷甾醇、棕榈酸、p-香豆酸[1~5]、果实含挥发油约1.3%,主成分为蒎烯、茨烯、异戊酸龙脑酯、柠烯、β桉叶醇等数十种成分[6~11]。 参考文献 [1] (日本)生药学杂志 1985;39(4)∶282 [2] 中草药 1984;15(9)∶398(14) [3] 中草药 1986;17(2)∶54(6) [4]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1;13(3)∶45 [5]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2;14(3)∶55 [6] 药学杂志 1972;92(10)∶1289 [7]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764 [8]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6;17(3)∶167;1985;16(3)∶10 [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9;20(2)∶92 [10] 中草药1992;23(6)∶330。 【药理】: ❶ 抗心律失常作用 蛇床子水提取液50g/kg ip可防止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8.75g/kgiv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具有保护作用,且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1]。 蛇床子总香豆素200,400mg/kgip,对氯仿吸入引起的小鼠室颤有抑制作用,80mg/kgiv,对氯化钙、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40mg/kg iv,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兔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2]。蛇床子素(Osthole)10~300μmol/L,浓度依赖性的抑制离体豚鼠乳头状肌收缩力,较小剂量使APD30及APD50缩短,大剂量降低APA及Vmax,延长APD90,ERP/APD90比值增大,灌流液中[K]。 降低或升高,可使蛇床子素大剂量延长APD90的作用增强或减弱,蛇床子素100μmol/L浓度,明显抑制哇巴因诱发的振荡后电位,实验结果表明,蛇床子素有抑制心肌细胞Ca2+、K+、Na+跨膜转运的作用,此作用与其抗心律失常有关[3]。蛇床子素10~300μmol/L对离体豚鼠乳头状肌,可抑制BaCl2诱发的自发电活动,降低高K+除极化慢反应动作电位的幅度(APA)及Vmax,并缩短APD50,延长APD90;对兔离体窦房结优势起搏细胞周期(SCL)、APA及Vmax也有抑制作用,认为蛇床子素有钙拮抗作用[4]。 蛇床子素30,100μmol/L浓度,使去甲肾上腺素、CaCl2和高K+除极化所致的兔主动脉条收缩的量-效曲线右移,最大反应降低,表明其有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并与Ca2+呈非竞争性拮抗作用,和阻滞α受体或激动β受体无关,选择性作用于电位依赖性Ca2+内流;100μmol/L时,明显减弱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依赖细胞内钙收缩,实验表明蛇床子素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与其钙拮抗作用有关[5]。蛇床子素7.5~15mg/kgiv,使麻醉开胸犬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平均血压、左室收缩压、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及心输出量、总外周阻力均降低,提示蛇床子素有抑制心脏作用,且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临床应用时应注意[6]。 ❹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蛇床子水提液1g/ml,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有阻滞麻醉作用,对豚鼠具有浸润麻醉作用,盐酸肾上腺素可增强其浸润麻醉效果,提示蛇床子的外用止痒可能与其局麻有关。蛇床子水提液1g/ml对兔角膜没有表面麻醉作用,10g/kg ip明显增强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10]。 蛇床子总香豆素5g/kgig,每周6次,连续7wk,对去卵巢造成大鼠胫骨骨小梁的减少,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骨高转化率现象有明显对抗作用,表明蛇床子总香豆素可能防止绝经早期由于骨高转化率引起的骨丢失[12]。 蛇床子素10~100μmol/L浓度,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乙酰胆碱、组胺及KCl所致的豚鼠离体回肠带和结肠带的收缩,100μmol/L浓度,能对抗小剂量Ca2+所致结肠带收缩,但被加入大剂量的Ca2+所对抗,认为蛇床子素有钙拮抗作用[15]。 毒性 蛇床子总香豆素ig,小鼠的LD50为2.44±0.05g/kg[8]。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药杂志 1992;17(5)∶306 [2] 中国中药杂志 1995;20(2)∶114 [3] 西北药学杂志 1993;8(4)∶167 [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5;9(2)∶108 [5]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2;8(3)∶227 [6]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4;8(2)∶119 [7] 药学学报 1988;23(2)∶96 [8] 中药通报 1986;11(2)∶50 [9] 中国中药杂志 1990;15(5)∶48 [10] 中药通报 1988;13(9)∶40 [11] 中国药理学报 1994;15(4)∶371 [12] 中国药理学报 1994;15(6)∶528 [1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13(2)∶100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4;10(1)∶8 [15] 药学学报 1993;28(12)∶899。【药性】: 性味 辛、苦,温。 有小毒。 ❶ 《本经》:“味苦,平。” 归经 入肾、脾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功效 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止痒。 主治 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❶ 《本经》:“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创。” 疗齿痛及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或作栓剂。 使用注意 下焦有湿热,或肾阴不足,相火易动以及精关不固者忌服。 ❶ 《本草经疏》:“肾家有火及下部有热者勿服。” 配伍应用 ❶ 配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治肾虚,阳痿等症。 ❷ 配巴戟天、菟丝子、五味子,治肾虚阳痿,滑精遗精,腰膝酸冷及小儿遗尿等症。 ❹ 配苦参、花椒、百部,煎汤熏洗,治阴部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等症。 ❺ 配苦参、黄柏、密陀僧,研末,调油外搽,治顽癣,湿疹。 ❻ 配黄连、腻粉、外用,治小儿恶疮。 ❽ 配白矾,治妇人阴痒之滴虫病,湿疹瘙痒,阴囊湿痒及痔疮疥癣诸症。 ❿ 配五味子,治阳痿,宫冷不孕,白带。 ⑾配白粉,为丸,如枣大,绵裹纳入阴内,治阴痒带下之症。 方选和验方 ❶ 蛇床子散(《金匮要略》)治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仁,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纳之,自然温。 水1000ml,煮取500ml,洗之,日十过。 煎水熏洗患处。 ❹ 三子丸(《千金方》)治阳痿,宫寒不孕:蛇床子、菟丝子、五味子各等份为丸梧子大,每服30丸,日服3次。 ❺ 蛇床子散(《外科正宗》)治脓窠疮,生手足遍身,根硬作胀,痒痛:蛇床子、大风子肉、松香、枯矾各30g,黄丹、大黄各15g,轻粉9g,上为细末。麻油调搽;湿烂者干掺之。 ” 为末,干掺疮上。” ⑾《江西草药手册》:“治阴囊湿疹:蛇床子30g,桉树叶30g,马樱丹叶30g。水煎汤洗患处,每晚1次。” ⑿《青岛草药手册》:“治肾虚阳痿:蛇床子、五味子、枸杞子、菟丝子各等份为末,每服6~9g,日服2~3次,开水或酒冲服。” ⒀《湖北中草药志》:“治荨麻疹:蛇床子、当归、防风、荆芥、蝉蜕、红花、苦参、苍术、马鞭草、甘草各9g。煎水洗。 ” ⒁《湖北中草药志》:“治外阴白斑:蛇床子、百部各15g,寻骨风18g,白鲜皮9g,明矾30g,乌梅、野菊花、苦参各15g,雄黄9g,大蒜5根。煎水熏洗外阴和坐浴15~20分钟,每日2次。 ” ⒂《山西中草药》:“治脱肛:蛇床子、甘草各30g,研末,每服3g,温开水送服,并以蛇床子末外敷患处。” ⒃《江西草药手册》:“治子宫脱垂:蛇床子60g,乌梅3枚。水煎熏洗,1日数次。 ” ⒄《青岛草药手册》:“治滴虫性阴道炎:蛇床子、苦参、地肤子各30g,黄柏15g,水煎熏洗,坐浴。” ⒅《江西草药手册》:“治湿疹,过敏性皮炎,漆树过敏,手足癣:蛇床子、桉树叶、苦楝树皮、鸭脚木、苦参、地肤子各适量,煎水泡洗患处,每日2次。” ⒆《中华进补大全》:“治前列腺炎:蛇床子15g,五味子5g,续断12g,牛膝9g,苁蓉9g,车前子9g。水煎服,每日1剂。” ⒇辽宁中医杂志 1988;(3)∶“治鹅掌风:蛇床子30g,苦参、白鲜皮各30g,生百部20g,雄黄面10g,硫黄面10g,上药煎液浸泡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21)浙江中医杂志 1991;(1):“治脚癣:蛇床子100g,乌梅肉、苦参、苦楝皮各30g,苍术、黄柏、川椒各20g,白及粉、枯矾各15g,加水适量,文火煎5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中,待水温稍冷却后将患部浸泡药液中,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剂煎洗4次,3剂为1疗程。” (22)蛇百酊(浙江中医杂志 1990;(1))治成人疥疮:蛇床子、百部各250g,共研末,冷开水湿润30分钟,加入75%酒精4000ml,密封浸渍10天,取澄清液外搽患部。 (23)蛇百汤(福建中医药 1987;(3))治阴痒:蛇床子30g,百部15g,鹤虱、苦参、雄黄各12g,上药两煎混合液,分2次外洗患部。” (24)蛇床子栓(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治滴虫性阴道炎:蛇床子乙醇浸膏20g,白蜂蜡4g,柏油74g,先将蜂蜡、柏油混合加热熔融,再加入蛇床子膏制成栓剂。 用时将栓子塞入阴道内,每次1枚,每日1次。 (25)蛇床子素胶囊(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治阴道滴虫:蛇床子以95%乙醇渗漉,将渗漉液浓缩成墨绿色油状液,加10%氢氧化钾液皂化,再将多量水稀释,静置,抽滤得“蛇床子素”(即喔嘶脑)粗结晶。 取粗结晶5g,乳糖13.4g,硼酸0.6g,混匀,分装胶囊,每粒装0.5g,每次2粒,放入阴道内,每日1次。 (26)浙江中医杂志 1984;(11):“治白带:野菊花、蛇床子各30g,生百部15g,苦参20g,枯矾末12g,百合15g。水煎3~4分钟,取液熏洗阴部。” (27)中医杂志 1980;(8):“治阴痒症:蛇床子、白鲜皮、黄柏各50g,荆芥、防风、苦参、龙胆草各15g,薄荷1g(后下)。水煎熏洗,每日2次。10~15天为1疗程。” (28)广西中医药 1985;(3):“治外阴白斑: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百部各30g,紫草茸、雄黄、蒲公英、防风各20g。水煎熏洗。” (29)山东昌潍《赤脚医生》1977;(1):“治霉菌性阴道炎:蛇床子12g,川椒、苏叶、木槿皮各9g,黄柏、苦参、小蓟各15g。水煎洗熏阴部,每晚1次,5次为1疗程。 ” (30)浙江中医杂志 1984;(4):“治脓疱疮:蛇床子、苦参各30g,黄柏、川椒各15g,轻粉0.5g。水煎3次。取药液趁热熏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31)湖北中医杂志 1985;(2):“治阴囊湿疹:蛇床子、地肤子、苦参、黄柏、明矾、川椒各20~30g。水煎取液熏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32)湖北医学院 科技资料 1972;(1):“治急性渗出性皮肤病:蛇床子60g(纱布包好),水1500ml,煮沸30分钟;用棉垫浸药液拧半干,湿敷患处,保持一定的温度,每日罨包4~6次。” (33)中华皮肤科杂志 1972;(2):“治婴儿湿疹(糜烂期):“蛇床子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涂于患处。” (34)广西中医药 1995;(2):“治皮肤病继发感染:蛇床子30g,苦参30g,地肤子30g,黄芩15g,黄柏15g,黄连15g。煎水2000~3000ml,浸泡或外洗患处30分钟。 每日1剂1次,6日为1疗程。 (35)蛇黄旱莲方(新疆中医药 1994;(3)):“治足癣:蛇床子20g,黄柏12g,黄连9g,旱莲草30g,金银花15g,公英30g,地肤子10g,苦参15g,薏苡仁15g,蝉衣10g,当归9g,川芎10g。水煎服,每日2次。 上药亦可煎水外用:每晚睡前浸泡患足,6日为1疗程。 单方应用 ❶ 《圣惠方》:“治冬月喉痹肿痛,不可下药者: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嘴吸烟,其痰自出。”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蛇床子,味苦平;《别录》辛甘无毒;今详其气味,当必兼温燥,阳也。故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恶疮。《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令人有子。盖以苦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润肾,甘能益脾,故能除妇人男子一切虚寒湿所生病。 寒湿既除,则病去,性能益阳,故能已疾,而又有补益也。” 观雷 外疡湿热痛痒,浸淫诸疮,可作汤洗,可为末敷,收效甚捷,不得以贱品而忽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