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蚕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蚕茧 中药名。 见《本草纲目》。别名:蚕衣,茧黄,蚕茧壳。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Bombyx mori L.的茧壳。 长椭圆形,或中部稍缢缩,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 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附著蚕丝,呈绒毛状。其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未经羽化的蚕茧,内有黄棕色的蚕蛹1枚以及成蛹前蜕下的淡棕色,皱缩的蚕皮。全国各养蚕地区均产。 将蚕茧剪开,去尽内部杂质,置罐内或煅存性用。 性温、味甘,无毒。 治便血,尿血,血崩,消渴,反胃,疳疮,痈肿。《本草纲目》:“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 每服6克,用米汤送下。日3次(《太平圣惠方》茧黄散)。 ❷ 治消渴:煮蚕茧汤,每服1盏(《朱氏集验医方》)。 干贴疳疮口内(《小儿痘疹方论》)。 ❺ 治口糜:蚕茧烧灰,调蜂蜜抹口内(《泉州本草》)。 《本草纲目》:“蚕茧,方书多用,而诸家本草并不言及,诚缺文也。近世用治痈疽代针,用一枚即出一头,二枚即出二头。 煮汤治消渴,古方甚称之。丹溪朱氏言此物能泻膀胱中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故能止渴也。 ”用鲁桑叶饲育的蚕,其茧的化学成分是水分0.4%,灰分1.14%,蛋白蛋97.34%,醚溶性浸出物0.26%,纤维0.39%。此外,尚含少量油脂类、色素、无机物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