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藏书剔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藏书剔除 指把那些少用、无用或不适用的文献清除出馆的工作,它是藏书复选的主要表现形式。 复选是文献选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文献初选相辅相成。初选是文献收集阶段对出版物的选择,复选则是采集后期工作,即对已入藏文献进行再选择。 任何一个健全的图书馆馆藏建设方针都应包括复选部分,理想的图书馆应当把藏书剔除像文献收集一样视为日常工作。 虽然“复选”的概念只是在本世纪70年代末才由苏联学者正式提出,但是早在上个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就开始了藏书剔除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馆藏文献的直线增长加剧了图书馆的空间紧张状况,新建扩建馆舍也恰似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同时大量滞书压架、无人问津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此,图书馆界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国外学者对于入藏文献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图书馆中未被利用的文献占馆藏总量的40%左右,占20%的部分属已陈旧过时文献,只有1%是具有保存价值、不应剔除的文献。 文献老化规律要求图书馆经常性地开展藏书剔除和文献复选工作,这一结论已为实践所明证;另一方面,英国学者R·阿金森主张馆藏零增长主张,则从理论高度论证了“剔除”在整个藏书建设中的必要性。有鉴于此,不少国家或以图书馆协会规范指南的形式、或在图书法立法中增设相应条款,对图书馆的藏书剔除作出明确规定:如日本规定的做法,一般考虑10年轮转一次,快的为5年;在美国规定的标准,大概是一年报废5%以上,小图书馆经过10年后也要消耗一大半的资料;苏联也有类似的意见,认为对于破损类图书的剔除,图书馆就有权每年按流通总册数的1.5%~2%来报销一批藏书。 藏书剔除技术性的关键问题主要是确定藏书剔除的范围和把握藏书剔除的方法。 (1)藏书剔除范围。藏书剔除并不意味著将撤消书一律销毁,对于本馆无用、少用或不适用的文献撤消出馆后可以送交寄存图书馆,部分还可能在更合适的网络成员馆中发挥作用,所以藏书剔除的范围比一些人想像的要大,在西方图书馆把撤出工作馆藏即视为藏书剔除,一般来说藏书剔除的对象和范围可根据文献的状态、数量、内容划分为三类: 对于使用率不高的文献不能一概而论,如对公共馆的地方史馆藏就不必过分强调其流通,而研究图书馆对使用率低的文献最多只作寄存性剔除。在发达国家往往制订有详细的剔除操作标准或规范,如美国图书馆学专著《图书馆藏书建设》中,对一般参考著作、宗教与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应用科学、艺术音乐、文学、历史、传记等逐一分析,具体阐明了对藏书剔除范围之建议。 (2)藏书剔除方法。不论文献初选多么慎重,误购总是在所难免,加之藏书本身的时效性,复本需求的变化性,因此必须把藏书剔除作为图书馆的日常性工作纳入计划、定期进行,并且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水平,通常这项工作由文献收集部门负责。 藏书剔除的步骤有三: ❸ 剔除文献处理。 被剔文献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利用率不高但尚有保存价值的文献寄存处理。将专业不对口的文献通过交换和调拨方式转移对口图书馆发挥效用,根据可能对内容有效而物质状态不佳的文献进行修补和复制,将多余复本等折价出售给读者,对陈旧过时谁也无用的出版物销毁造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