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欧游心影录(节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欧游心影录(节选)
梁启超 七 科学万能之梦 (自注)读者切勿误会,因此菲薄科学,我绝不承认科学破产,不过也不承认科学万能罢了。 原载1920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 〔鉴赏〕 1917年,梁启超辞去段祺瑞政府财长之职后,决心脱离官场,赴欧进行考察。1918年12月,梁启超与蒋百里、丁文江、张君劢等人出游欧洲,历时一年多。对英、法、德、意、比等国作了实地考察,于欧洲的经济与文化有所了解后,梁启超在1919年10月写下了《欧游心影录》。《欧游心影录》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大战前后的欧洲》,下篇为《中国人之自觉》。因涉及梁启超对东西文明关系的基本立场,所以引人注意。尤其是他对科学万能说的抨击,格外耀眼。《欧游心影录》对当时学术界思考东西文明关系问题和科学与人生观关系问题,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因而自然而然地被视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一部重要论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有了充分的暴露。西方有些人想从东方文明中寻找精神支柱,中国一些学者也跟着讲西方物质文明破产了,认为东方精神即将复兴。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就是反映此种心态的代表作。从时间上说,梁启超倡导于前,而梁漱溟响应在后。梁漱溟将《欧游心影录》的部分内容,作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附录之一。梁启超引用了美国名记者赛蒙的话:“可怜,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拨救我们”。梁启超起初“还当他有心奚落我,后来到处听惯了”,“这就是欧洲多数人心理的一斑了”。 梁启超以为,人总要有个安心立命的所在,但近来欧洲人却没有了这一精神支柱。“最大的原因,就是过信‘科学万能’。”照梁启超的说法,欧洲文明原先有三个来源:一是封建制度,二是希腊哲学,三是耶稣教(基督教)。自法国大革命后,封建制度崩溃了。由于科学的发展,把宗教冲掉了:“科学昌明以后,第一个致命伤的就是宗教。”并把道德也冲得一塌糊涂了:“道德这件东西能否存在”,是“现今思想界最大的危机”。托庇于科学而建立的纯物质的纯机械的人生观占据了统治地位,形成了“强肉弱食”的局势。在“强权主义越发得势”后,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目的就是抢面包吃”的人生观,终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科学的成功与物质的进步,“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比沙漠中迷路的旅客,远远望见前面有个大影子,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走出迷途。不料赶上几程子,影子不见了,于是陷入无限的凄惶失落之中。“影子是谁?却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近代中国,在西学东渐的强大压力下,以伦理道德为本体的传统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从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至李鸿章主持的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赛先生(科学)一直被国人奉为座上宾,很少有人对它进行过全面深刻的反思。梁启超在欧洲转了一圈后,认为科学的昌明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却造成了无数的灾难。他认为,科学大梦的幻灭,必将成为欧洲思想变迁的一大关键。他向国人宣告,“科学万能梦”再不能做下去了,这实在是惊世骇俗的言论。不过梁启超并未走向极端,他只是不再认为科学是万能的了,并未得出科学本身已经破产的结论。 梁启超认为,科学的发展,在造就物质文明的同时,把人们一切的内部生活与外部生活,都归到了“物质运动的‘必然法则’之下”,否认了意志自由。梁启超以为,科学日益昌明以后,一方面冲击了宗教的世界观,把人们的道德标准冲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科学把自身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宗教,企图为世界定下一个不变的标准。科学的“必然法则”,与以往讲运命由八字带来或上帝注定的旧派命定说相比,是“变相的运命前定说”。这一说法,为玄学派的中坚人物张君劢所继承。科学与玄学的大论战,是主张科学无法解决人生观的问题而爆发的。“科学上之因果律,限于物质,而不及于精神……人类活动之根源之自由意志问题,非在形而上中,不能了解。”(《人生观之论战序》)在张君劢看来,人的一切活动,是以自由意志为根源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我”,“我”的活动出于意志自由,人生观具有主观的、直觉的、综合的、单一的特点,决非科学所能解释。因果律就是梁启超说的,“物质运动的‘必然法则’”。“必然法则”与自由意志的截然对立,是张君劢主张的思想来源所在。在探究科学与玄学的论战时,不应当忘却前路先驱梁启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