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
副词 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对动作的否定。 义即“不”。 ❶ 死吾父而专于国,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句义:〔范氏〕害死我父亲而在国内专政,我只有一死罢了,我〔决〕不跟从他了。 ❷ 天占既兆,人事又见,我蔑卜筮矣。 (《国语·吴语》)——句义:上天的垂象已经显现出来,人世间的事实又表现出来,我不占卜了。兆:〔显现出〕征兆。见(xiàn):现,体现。卜筮:卜,用龟甲占卜;筮(shì),用蓍草占卜。 二、表示对存在的否定。 义即“无”、“没”。 ❶ 封疆之削,何国蔑有!(《左传·昭公元年》)——句义:疆界被侵削〔这样的事情〕,哪一国没有呢!❷ 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左传·定公四年》)——句义:如果让先渡过河的人感到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羡慕他们,就没有斗志了。 济:渡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