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菊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嘎(藏族名)。 基源 为菊科葶菊属植物葶菊的全草。葶菊属为单种属植物,并入药。 原植物 葶菊Cavea tanguensis(Drumm.)W.W.Smith(Saussurea tanguensis Drumm.) 形态 多年生草本,花茎和莲座状基叶束簇生。茎高20~26cm,被褐色腺毛,雄株几无茎。叶基部渐狭成柄;叶片长匙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1.2cm,边缘有疏浅齿。两面被短腺毛或无毛。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近球形,径2~3.5cm;总苞半球形,长1~2cm,总苞片4~5层,长圆状披针形,渐尖,外层的较短,叶质,内层的革质,边缘干膜质,小花异型,外缘雌花多层,结实,中央两性花较少,不结实或雌雄异株,全为雌花或不育两性花;不育的两性花长约7mm,下部管状,上部约1/3扩大成宽钟状,有5披针形深裂片;雌花细管状,外面有伏毛,顶端3~4细裂;花冠紫色,不育两性花无冠毛。瘦果稍四角形,长5~6mm,被绢状密毛,冠毛紫色,糙毛状。 花果期5~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51页.图6315) 生境与分布 生于高山近雪线地带的砾石坡地、干燥沙地和河谷或灌丛间,海拔3960~5300m。分布于中国四川、西藏。锡金也有分布。 。【药性】: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治头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