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集校】: 《文选》尤本: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文选》五臣本、六臣本:同尤本。 洪兴祖: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校语:萷,一作 。 朱熹、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刘师培:《説文繫传》十一引“萷”作“削”。 。【集释】: 王逸:华叶已落,茎独立也。 身体焦枯,被病久也。 吕向:萷櫹槮,华叶既落。瘀,病也。皆喻己离愁苦也。 洪兴祖:萷,音梢。萷槮,木枝竦也。《释文》、《文选》并音朔。櫹槮,木无枝柯,长而杀者。櫹,音萧。槮,音森。 櫹槮,树长貌。《文选》云“橚爽”、“櫹槮”是也。 与萷同。瘀,于去切,血瘀也。 朱熹:櫹,音肃。槮,音森。瘀,于去反。萷,木枝辣也。 櫹槮,树长貌。瘀,血败也。 陈第:萷,木梢也。 櫹槮,萧疏也。瘀,病也。 周拱辰:櫹槮,花叶落貌。 言花叶凋落,树形长瘦也。 王夫之:萷与梢同,树杪也。櫹槮,无叶孤存而划空貌。 销铄者,严霜迫之使耗也。 马茂元:櫹槮,空秃上耸貌。销铄,销毁。凝滞的败血叫做“瘀”,瘀伤指秋气肃杀之中植物内部所受到的损伤。 蒋天枢:萷,与“削”义同,谓叶落而枝叶耸擢,意犹今语“光秃秃地”。 形销铄,谓外受侵削。 瘀伤,谓血脉郁滞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