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中药名。 见《本草拾遗》。别名: 草、灯笼草、响铃草。 为茄科植物苦 Physalis pubescens L.的全草。 一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茎多分枝,叶互生,卵圆形或长圆形,花单生于叶腋,花冠钟状,淡黄色,浆果球形,黄绿色,宿萼在结果时增大,膨大如灯笼,具5棱角。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夏季采收。性寒,味苦,无毒。 清热,利尿,解毒。治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龈肿,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内服:煎汤,15~3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煎水含漱或熏洗。 孕妇忌服。 ❶ 治百日咳:苦 15克,水煎,加适量白糖调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❷ 治咽喉红肿疼痛:新鲜苦 ,洗净,切碎,捣烂,绞取自然汁1匙,用开水冲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❸ 治牙龈肿痛:苦 24克。 煎水含漱。 ❹ 治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苦 15~24克。 水煎服。 ❺ 治天疱疮:苦 茎叶90~120克。煎水洗,1日2次。 鲜草更好。 ❻ 治指疔:苦 鲜叶捣烂敷患处,1日换2、3次。 ❼ 治大头风,头面浮肿放亮,起疙瘩块,作痒:苦 茎叶60克,煎水,放面盆内,用布围住熏之。 鲜草更好(❸ 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全草含酸浆果红素。临床用于❶ 治疗慢性气管炎:将灯笼草制成糖浆内服,每日3次,10天一疗程,共服3疗程。 本品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均较明显;个别觉胃部不适,头晕、头痛及失眠。 ❷ 治疗黄疸:灯笼草(全草)2株,煎取浓汁加糖适量,每日分2~3次服。 ❸ 治疗睾丸炎:灯笼草60克,黄皮根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 30克,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2天。 ❹ 治疗细菌性痢疾:苦 30克,水煎服,每天2次,连服1~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