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亭赋
辞赋名篇。金代刘文蔚作。《历代赋汇》、《金文最》见载。平野亭在山东琅邪,建于元世祖至元己卯年,本为表彰郡太守“善政”而筑,因野色堆于危栏之下,故名平野亭。作者于亭上观赏风物,饮酒酣歌,神爽颜怡;然对战乱之后亟建此亭似觉不安,因作此赋以抒怀。赋文描写了亭下风景之美,新亭构建之美;也描写了触目皆是的战乱遗迹:城垣寂寂,旧碑剥落,瓦砾遍地,荆棘丛生。这样的对比已经暗寓作者的感慨于其中了。虽然赋文特别点出筑亭时“因政之暇,乘农之闲”,且“役不两旬”,但作为一介官员,兵乱后未收功于为民兴利,却在画栋雕梁之新亭上眺览市廛畿甸景致,欣赏云烟风光,确实非关急务,因而颇感惭怍,致使雅兴顿减,赏心忽阑。赋文由此一转,极力推崇“劳民于既安”、“知民之艰”的为政态度,推出了“使民以时”的主题。此赋主旨的表达,深受汉赋讽谕方法的影响:先行铺陈描绘建筑、景色以及宴乐之美,随后是对铺陈美化的事物进行突然醒悟式的检讨反省。其以儒家思想为归依、文章服务政教的处理也与汉赋一脉相承。景物描写明丽动人,感情充沛,文字清新秀美,又不同于汉赋而取法于宋人文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