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辙 【生卒】:1039—1112 【介绍】: 北宋思想家、文学家。 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十九岁时与苏轼同登进士,又同策制举。政治态度亦与其兄一致,与新党王安石意见多相抵牾,但也提出过改革弊政的要求和措施。 曾任著作佐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等。哲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 后落职知汝州、袁州,徙永州、岳州。晚年筑室许州,号颍滨遗老。 卒后谥文定。哲学上,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有形有象的物是由道派生的。“道非有无,故以恍惚言之,然及其运而成象,著而成物,未有不出于恍惚者也。”(《老子解》)认为有形之物未离乎形数,道却是超越形数而存在,“不可以形数推也”(同上)。承认天地自然之理,强调无为之道,认为“古之帝王,其道以无为为宗”(《古史自序》)。提倡近乎人情之道,认为此乃道能久远的原因。 把当时的理学,包括王安石的新学都当作不近人情的“迂学”加以排斥,主张科举“不专用王氏学”(《宋史·苏辙传》)。肯定物极必反的自然法则,指出“盈之必溢,而成之必毁”(《元祐会计录序》)。 在人性方面,提倡“圣人复性而足”(《老子解》),相信君命、天命,主张清心寡欲。其思想倾向于道家,但又力图调和孔、老学说,在一些论著中曾显斥孟子,故为一些正统儒者所不满。 《宋史》卷339有传。著有《诗集传》20卷、《春秋集解》12卷、《论语拾遗》1卷、《孟子解》1卷、《古史》60卷、《龙川略志》10卷、《道德经解》2卷、《诏集》12卷。(高日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