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耳再植
兔耳血管的直径在1cm左右,血管分布浅表,易于操作,手术后又易观察血循环的情况,是进行显微外科技术基本训练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之一。兔耳再植术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树寰在1964年设计并成功施行的。国外Buncke有类似的报道。
兔耳由软骨构成外形并起支撑作用。耳的后面,皮下有神经血管分布。中央有耳神经,耳中央动脉及耳中央静脉,三者构成耳中央神经血管束。耳的两侧边缘各有一条缘静脉。兔耳动脉直径在1mm左右,静脉直径在1~2mm之间。
在耳跟后面作横形切口。解剖中央神经血管束和两条耳缘静脉,并切断之。横形切断耳软骨,耳前面皮肤不需剥离,随耳软骨一起切断,全耳即离断。将远端耳软骨切除0.5~1.0cm,使吻合血管时减少张力。用3-0丝线8字缝合耳软骨及耳前面的皮肤以固定断的兔耳。用9-0无创尼龙缝合针线依次间断缝合耳神经,耳中央静脉,耳缘静脉和耳中央动脉,吻合血管时应用手术显微镜放大8~12倍,局部用每毫升含60u的肝素溶液冲洗。耳血运重建后,缝合耳外面皮肤。
再植的兔耳常由于回流障碍而发生严重肿胀,必要时可在再植耳根部作长1cm的纵形切口3~4个,以达到减张后引流淋巴渗出液的目的。再植的兔耳在术后3~4天肿胀最重,此后开始渐渐消退。如果再植耳超限度的静脉回流,则由肿胀,糜烂,最后导致坏死。如果动脉供血障碍,则导致干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