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芭蕉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芭蕉根 【名称出处】:《日华子本草》 【概况】: 异名 芭蕉头(《分类草药性》)。 基源 为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芭蕉的根茎。芭蕉属植物约40种;中国连栽培种在内约10种,几乎均为药用植物。 原植物 芭蕉Musa basjoo Sieb.et Zucc.,又名巴且(《汉书》),天苴(《史记》),绿天、扇仙(《群芳谱》),甘蕉(《植物名实图考》),大头芭蕉(四川),牙蕉(福建)。 形态 植株高2.5~4m。 叶片长圆形,长2~3m,宽25~30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cm。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cm,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mm。(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1578页.图1577) 生境与分布 原产日本琉球群岛。 中国台湾可能有野生,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生药】:采集 全年可采挖。 【化学】: 茎含水分14.86%、灰分1.82%、粗蛋白质1.19%、粗纤维素49.69%。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82 【药性】: 性味 ❶ 《本草备要》:“甘,大寒。” 归经 《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效 清热,止渴,利尿,解毒。 主治 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脚气,血淋,血崩,痈肿,疔疮,丹毒。 ❶ 《食疗本草》:“主黄疸。”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者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捣汁涂或煎水含漱。 使用注意 《得配本草》:“多服动冷气。胃弱脾弱,肿毒系阴分者禁用。 ”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湖南药物志》:“治黄疸病:芭蕉根9g,山慈姑6g,胆草9g。捣烂,冲水服。” 单方应用 ❶ 《肘后方》:“治发背欲死:芭蕉捣根涂上。” ” 食疗 ❶ 《湖南药物志》:“治胎动不安:芭蕉根60~90g。煮猪肉食。 ”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