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栝楼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栝楼皮 【名称出处】:《雷公炮炙论》 【概况】: 异名 栝楼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瓜壳(《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中华栝楼或多卷须栝楼的果皮。 原植物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中华栝楼T.rosthornii Harms[T.laponica auct.non(Miq.)Kitamura;T.uniflora Hao],又名双边栝楼(通称)和多卷须栝楼T.rosthornii Harmsvar.multicirrata(C.Y.Cheng et Yueh)S.K.Chen(T.damiaoshanensis C.Y.Cheng et Yueh) 形态 栝楼和中华栝楼的形态详见“天花粉”条。 多卷须栝楼与栝楼、中华栝楼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较厚、裂片较宽大,卷须4~6歧,被长柔毛,萼筒短粗,长约2cm,密被短柔毛。 (图见植物分类学报.第12卷.第3期.430页.图版83:图4及图版88:图14)生于海拔600~1500m的林下或灌丛草地。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 其他尚有截叶栝楼T.truncata C.B.Clarke和王瓜T.cucumeroides(ser.)Maxim.的果皮,分别在广西和江浙部分地区作栝楼皮入药。。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剖开,除去果瓤及种子,阴干。 药材主产于山东、安徽、河南、四川。 鉴别 性状 果皮通常卷成筒状,长6~10cm,很薄,常连有长约2cm的果柄;外表面橙黄色,有鲜红斑块及细脉纹,内表面类白色至暗黄色,常附有未去尽的果肉。质硬而脆。芳香,带辣味。 以颜色鲜泽,无果柄者为佳。 显微 栝楼皮粉末淡黄棕色。 ❶ 石细胞类方形。圆多角形、长方形、长圆形、菱形。 类三角形或蚌形,有的一端或两端尖突,层纹不明显,纹孔细密,孔沟细而明显,有的分叉。 果皮表皮断面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有的细胞具纵向分隔,外壁较厚,外被角质层,角质层显颗粒性,呈脊状伸入表皮细胞的垂周壁;表面观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垂周壁厚度不一,分隔壁较薄。 表皮有气孔。 ❹ 纤维长条形,纹孔斜裂缝状或十字形,孔沟较明显。 加工炮制 ❶ 炒栝楼皮 取栝楼皮丝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略带焦斑,取出,放凉。 每栝楼皮丝100kg,用炼蜜25k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蜜栝楼皮,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瓜蒌皮的脂溶性成分有22,24烷醇混合物,棕榈酸、硬脂酸、二十二烷酸混合物,△7-豆甾醇、β-菠菜甾醇、△7-豆甾醇-β-D-葡萄糖甙[1],其有机酸还有壬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歧链十四烷酸、歧链十五烷酸、正十五烷酸、歧链十六烷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等,以棕榈酸含量较高,亚麻酸、亚油酸次之。 栝楼(T.kirilowii)果皮中的硬脂酸较少,月桂酸、肉豆蔻酸较其他品种瓜蒌果皮为多[2]。山东产栝楼果皮检出17种氨基酸,其总量果皮少于果肉;微量元素有K、Na、Ca、Mg、Cu、Zn、Fe、Co、Mn、Ni、Sr等,其总量果皮多于果肉[3]。 从双边栝楼(T.rostrata)的果皮中分离到棕榈酸、木蜡酸(Lignoceric acid)、蜡酸(Cerotic acid)、廿九烷酸(Montanic acid)、蜂蜜酸(Melissicacid)、棕榈酸甘油酯(L-(一)-α-Monopalmitin)、△7-豆甾烯醇、△7-豆甾烯酮-3(△7-Stigmastenone-3)、△7-豆甾烯醇3-β-D-葡萄糖甙,还有二十七烷、二十九烷和三十烷的混合物,另有硝酸钾、氯化钾和水合二氧化硅(HydrateSiO2)[4]。 栝楼果皮和种子曾制备栝楼片,用于治冠心病[5]。 附 王瓜(T.cucumeroides)的果皮含有β-胡萝卜素、蕃茄红素(Lycopene)[6]。 参考文献 [1] 医药工业 1988;19(7):30 [2] 中国中药杂志 1992;17(11):673 [3]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6):363 [4] 中国中药杂志 1991;16(2):97 [5] 医药工业 1975;(1):15,20。 【药理】: 栝楼皮的药理作用见栝楼条。 【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饮片新参》:“甘、苦,微凉。” 归经 入肺、胃经。 《四川中药志》:“入脾、胃、大肠三经。” 功效 润肺化痰,利气宽胸。 主治 痰热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痈疮肿毒。 ❶ 《本草便读》:“清肺。”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或入散剂。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脾虚湿痰不宜。 《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 畏牛膝。反乌头。 ”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丝瓜络,治痰热阻隔之胸痛。 ❷ 配橘络,治痰热隔络,胸胁疼痛,咳嗽有痰。 ❺ 配天花粉、南沙参,治肺燥咳嗽。 ❻ 配露蜂房,治牙齿疼痛。 方选和验方 ❶ 清金保肺汤(《医醇剩义》)治肺受燥热,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失血:栝楼皮、南沙参、北沙参、玉竹、杏仁、海蛤粉各9g,天门冬,麦门冬各4.5g,石斛、贝母、茜草根、茯苓各6g,梨3片,藕5片。水煎服。 ❷ 《马培之外科医案》:“治鸡胸,龟背,脉虚数,身热食少者:栝楼皮、山药、沙参、石斛各9g,麦门冬、杏仁、茯苓、毛燕、浙贝母各6g,橘红3g,莲子(去心)10粒。水煎服。” ❹ 《世医得效方》:“治牙齿疼痛:栝楼皮、露蜂房。烧灰擦牙,以乌臼根,荆柴根、葱根煎汤漱之。” ”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