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芜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芜菁

【概况】:

异名 蔓菁(《唐本草》)。

基源 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芜菁的根及叶。

原植物 芜菁Brassica rapa L.〔B.campestris L.var.rapa(L.)Hartm.〕,又名地蔓菁(《内蒙古植物志》),盘菜(浙江),扁萝卜、圆根(云南、西藏)。

历史 芜菁始载于《别录》,后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唐本草》中称蔓菁,云:“根叶及子乃是菘类,与芦菔全别……”。据考在《图经本草》中所附之图为白菜类植物,而《纲目》中却称“蔓菁是芥属,根长而白,其味苦而茎粗短,叶大而厚阔;夏初起苔,开黄花,四出如芥,结角亦如芥……”。

视其附图确近似白菜类植物,但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芜菁条下附图却近似大头菜,而书中所称的油头菜实为芜菁。由上所述,历代本草中所载的芜菁包括了芸苔属的数种植物,故应予正名。

形态 二年生草本,植株高可达1m。块根发达,肉质,球形、扁球形、圆锥形或纺缍形,表面光滑,外皮白色、黄色或红色,内为白色,无辛辣味。茎直立,上部有分枝。

基生叶大,簇生,具柄,长10~15cm,叶片大头羽裂、羽状分裂或不裂,长15~50cm,边缘波状或为浅齿,约具5对侧裂片,向下渐小;茎中部及上部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带粉霜,长2.5~12cm,基部圆耳形,半抱茎,叶缘具大小不等的疏齿或近无齿,顶端钝尖。

总状花序顶生;萼片4枚,长圆形,长4~6mm,宽2~2.5mm;外侧2枚基部略呈囊状;花瓣黄色,倒披针形,基部具宽爪,长4~8mm,宽2~2.5mm。长角果细圆柱形,长3.5~8cm,具喙;果梗长可达3cm。

种子球形,直径约1.8mm,褐色或浅棕黄色,表面具细网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药用植物志》.第9册.35页.413图)

生境与分布 原产欧州。

中国东北及河北、内蒙古、山东、浙江、云南、西藏有栽培。

。【化学】:

根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Ca、P、Fe、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

附 种子油含芜菁甾醇。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250

【药理】:

叶、根的水提取物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块根皮中含黄色油状物Rapine,在1∶100000浓度时,有抑制细菌、真菌、酵母及人的某些寄生虫的作用。以其提取物饲喂大鼠7mo,可增加甲状腺中碘酪氨酸而降低碘甲腺氨酸的量,也就是干扰了甲状腺素后阶段的合成。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51。【药性】:

性味 苦、辛、甘,平。

❶ 《别录》:“苦,温。”
❷ 《饮膳正要》:“甘,平。”
❸ 《纲目》:“辛、甘、苦。”
❹ 《新华本草纲要》:“苦,温。”

功效 开胃下气,利湿解毒。

主治 食积不化,黄疸,消渴,热毒风肿,疔疮,乳痈。 ❶ 《千金·食治》:“主消风热毒肿。”
❷ 《食疗本草》:“下气,治黄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热毒风肿。”“冬月作殖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治嗽。”
❸ 《饮膳正要》:“温中益气,去心腹冷痛。”
❹ 《本草备要》:“捣敷阴囊肿大如斗,末服解酒毒,和芸薹根捣汁,鸡子清调涂诸热毒。”
❺ 《医林篡要》:“利水解热,下气宽中,功用略用罗卜。”
❻ 《新华本草纲要》:“利五脏、益气、消食、止咳。用于心腹冷痛,热毒风肿,乳痛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❶ 《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气胀。”
❷ 《本草衍义》:“过食动气。”。【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补缺肘后方》:“治卒毒肿起,急痛:芜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捣,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搅之,出,敷肿,帛裹上,日再三易。”
❷ 《肘后方》:“治疔肿有根:以蔓菁根、铁生衣等份,捣涂于上,有脓出即易。”
❸ 《兵部手集方》:“治乳痈疼痛寒热:蔓菁根叶,净择去土,不用洗,以盐捣敷乳上,热即换,不过三五度。冬无叶即用根。

切须避风。


❹ 《千金方》:“治小儿头秃疮:不中水芜菁叶,烧作灰,和猪脂敷之。”
❺ 《十便良方》:“治鼻中衄血:芜菁,生捣汁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