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适 【生卒】:1891—1962 【介绍】: 现代学者。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肄业上海中国公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1917年初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提倡白话,主张文学革命。1917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影响很大。 1922年,离开《新青年》,创办《努力周刊》,宣扬好人政府,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对抗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主张,激起一场思想争论。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1942年任行政局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去世于台湾。 在哲学上主张实验主义,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怀疑论,把一切真理说成是“人造的最方便的假设”“原不过是人的一种工具”。反对孔教和封建贞操说,宣扬个性自由,宣扬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在新文化运动初期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胡适是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 他极力鼓吹主观唯心主义、不可知论,信仰主义与庸俗进化论,不承认“实在”是物质的客观实在,认为“实在”是人的主观领域的东西。 他把实用主义渗透到政治、历史、教育、文学、考古等各个方面。因此,对中国整个资产阶级思想领域起了极大的影响。 其著作主要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和《胡适文存》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