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贾客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贾客乐[唐]张籍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谁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緍眠独迟。秋江初月猩猩语,孤帆夜发湘江渚。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宝翁。 《贾客乐》属《清商曲辞·西曲歌》。 本诗系仿乐府古题。 《乐府诗集》卷四十八引《古今乐录》:“估客乐者,齐武帝之所制也。……《唐书·乐志》:梁改其名为《商旅行》”。 重农抑商的悠久传统使得商人在中国文化辞典中往往成了见利忘义的代名词。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商人重利轻别离”(白举易《琵琶行》),“莫作商人妇”(刘采春《啰唝曲》)等,构成了与社会思潮相呼应的抑商的文艺思潮。这种文艺思潮自有一定道理,因为诗人们更加关注人的情感世界。商人经年奔波在外的职业特性往往给妻子带来难以排遣的寂寞和痛苦,这当然会引起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诗人的关注和同情,谴责商人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不带偏见的审视一下商人的生活和情感,他们也自有其不被世人理解的难言之隐。旅途的艰辛、生意的难做自不待言,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滋味也不好受。张籍是中唐颇富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诗人,白居易常给予很高的评价:“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这首《贾客乐》一反空泛抑商的老调,既写出了商人的艰辛,又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现实,同刘驾的《贾客乐》、《反贾客乐》一样,都是商人诗中不可多得的名篇,今天读来,现实意义尤为显著。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开篇六句为第一部分,写商人远行前的准备活动。古时交通不发达,商人与船结下了难解之缘。而水象火一样残酷无情,遇上大风大浪,便有身家性命之忧,不知有多少贾客葬身鱼腹。故而这位自幼生长在船上,深谙水性的商人行前要把酒祭祀江神,希望他大发慈悲,保佑他顺利到达目的地。宗教的出现是以无法征服的灾难为前提的,商人之所以要祭神是因为江行确实充满了危险——倘若江行象嬉戏于清清小河中一样轻松愉快,他又何必浪费这杯酒呢?这庄严的祭神仪式中隐含了诗人对商人的同情。此行既非风平浪静,更该有亲人送别才是。且不说可以从亲人的依依别情中获取莫大的安慰,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也算是提前与他们诀别了。但没人来为他送行,一句“谁别离”的询问包含了深沉的失望和痛苦,诗人的同情表露得愈加明显。 中间八句为第二部分,写赚钱的辛苦和奔波的艰难。逐利赚钱是经商的价值体现,不能赚钱的商人绝不是好商人,正如同老打败仗的将军绝不是好将军一样。这位商人显然精于经商之道,以财广钱多赢得了同行的敬重。商场如战场,这尊重来之不易,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夜夜独眠迟睡,披星戴月,四处奔波,涉急流,过险滩,经常有身家性命之忧。常年奔走在外,有家难归,以至于名字被从家乡的户籍簿上勾掉了,成了真正的四海无家的羁客浪子。当我们知道了他历经如此多的艰难坎坷,还会简单地斥责他见利忘义, 自觉不自觉地为他鼓鼓的钱袋而害红眼病吗?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揭示了特定的社会现实,将本诗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如第二部分所云,经商如此不易,吃苦耐劳,无家可归,还时有身家性命之忧,人们理应退避三舍才对,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地“弃业长为贩宝翁”呢?原因在于:“农夫税多长辛苦。”苛捐杂税之重,重到了人们宁愿选择有生命危险的经商之路也不愿在家种田的程度,古人云苛政猛于虎,现在岂不是苛捐比死更可怕吗?语似淡淡,实际上包含着人民几多的血泪,包含着诗人几多的愤怒。刘驾在描绘了商人“行舟触风浪,尽入鱼腹去”的危险后说:“农夫更苦辛,所以羡尔身”(《反贾客乐》),手法与此诗约略相同。 本诗既对商人极为同情,又揭示了特定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同时,在艺术上以客观叙述为主,只摆一摆事实便嘎然而止,博大深厚的思想感情尽数寄寓在客观叙述之中,话外音,语中意,都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命笔,往往比直抒胸臆有更深沉的力量,更有回味的余地。 贾客乐[唐]元稹 贾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父兄相教示: “求利莫求名。有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伙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亦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𨱎石打臂钏,糯米吹巧璎。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子本频蕃息,货贩日兼并。求珠驾沧海,探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亲。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生为贾客乐,判尔乐一生。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 《贾客乐》,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清商曲辞》,为齐武帝首创,梁时改为《商旅行》。本诗系仿乐府古题。 如果说多数抑商诗是以闺怨为重心,谴责商人的重利轻情给思妇带来的寂寞孤苦的话,这首《贾客乐》则完全抛开了商人的爱情生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他们的凶狠贪婪的本质。 全诗六十八句。从开始至“誓死意不更”为第一部分,通过两组对话表现商人的贪诈。商人辗转在外,唯利是求,临行前父兄谆谆教诲:“求利莫求名!”因为名利很难两全,求名就得接受道德、习俗等等的约束,甚至要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求利则需要不择手段,只要能让钱袋充实,什么方法、阴谋都可以使用。在道德与利益的天平上,他们宁肯选择利益而把道德踩在脚下。伙伴们也一再相约:“卖假莫卖诚!”本本分分的做生意难发大财,弄虚作假才是发财的捷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逃税漏税,一旦事发,弟兄们都要“勒缚”即相约咬紧牙关顶住,谁也不能出卖朋友。有这样的父兄和朋友,他怎会不被铜臭泯灭了善的天性呢? 从“亦解市头语”至“奚僮眉眼明”为第二部分,通过具体事例揭露商人的奸诈。这位熟悉了生意经的商人不仅在外坑人骗财,而且把罪恶的魔掌伸向故乡,连父老乡亲也不放过。他瞒天过海,用鍮石(黄铜)冒充金银,用糯米冒充珠宝,做成首饰后,“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大发不义之财,所费不过百钱,一本万利,越干越贪:“子本频蕃息,货贩日兼并”。不知有多少农民的血汗钱被他骗进了腰包。在故乡尚且如此,在外地的表现可想而知。赚钱如此容易,生活上必定挥霍无度,侈奢荒淫。他不仅精食美饮:“饮食亦甘馨”,而且眠花宿柳,唤婢使奴:“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全无廉耻之心,耍尽富翁威风。 从“通算衣食费”到“奔走极使令”为第三部分,写商人与官府的勾结。在官本位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有钱还须有势,才能高枕无忧,富贵荣华。奸商与贪官的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是财势结合的最好办法。这位腰缠万贯的奸商来到京都长安后,“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把各府衙门都打点得周周到到、舒舒服服,这才“归来始安座”,放心地坑骗挥霍,不复有吃官司之忧。与在乡邻面前的飞扬跋扈迥然不同,他在达官贵人面前奴颜婢膝,极尽奉迎巴结之能事:“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一幅见了羊便成狼,见了狼便成羊的丑态。 从“大儿贩材木”到结尾是第四部分,写商人的种种特权和为富不仁,结绾全诗。正因为他与官府狼狈为奸,有财有势,所以能享受种种特权,不纳税,免征役。他自恃有官府撑腰,为富不仁,横行乡里,垄断了一切生意,比海中之鲸还要凶狠骄横。“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两句,写尽了商人的豺狼本质。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一时片刻所有,商人又生了两个儿子,他们象其父一样为所欲为,在“钱刀何岁平”的询问中包含了乡人对他们的切齿痛恨和深深的忧虑。 总之,元稹此作批判了奸商的重利轻义,表现了“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以赋为主,寓主观判断于客观叙事,语言朴实,诗风古朴,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收获。 《贾客乐》gu ke lePleasure of a Businessman Guest→张籍 (Zhang J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