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胡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胡适

【生卒】:1891—1962

【介绍】:

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学者。

字运之,原名胡洪,安徽绩溪人,幼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就学于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实用主义哲学家丁,杜威的学生。

1917年初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对发动文学革命起了积极作用。同年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杂志,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7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宣传“好人政府”的主张。

1928年任中国公学校长,参与筹备中央研究院。1930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杂志。

1932年又与傅斯年等人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宣传“西化”主张。1938年受任驻美大使,1942年离职,1945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1962年2月病死台北。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人权论集》、《胡适论学近著》、《胡适文存》等。

胡适在哲学上信奉实用主义,是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曾系统介绍实用主义的实在论、认识论和真理论。胡适鼓吹实用主义庸俗进化论,借以提倡社会改良,反对社会革命。他说,按照实用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社会的解放与改造,是“一点一滴的解放”,是“一点一滴的改造”,这才是“真实可靠的进化”。胡适以实用主义的观点解释历史,主张多元的历史观或“秃头的历史观”,认为经济、宗教、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教育等社会因素是平行并列的,都可以对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各自独立地起决定作用,无所谓主要与次要、本质与非本质的区别。他说:“历史事实在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虽然极欢迎‘经济史观’来做一种重要的史学工具,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思想知识等事也都是‘客观的原因’,也可以变动社会,解释历史,支配人生观”(《答陈独秀先生》),反对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胡适还大力宣传他的“科学方法”,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同传统思想方法相比,这是一种新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胡适又说他的方法在于教人“学一点防身的本领”,予头针对马克思主义,意在消除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