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明朝流民政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明朝流民政策

明朝流民政策

逃户和流民是明代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成为威胁王朝的“腹心之疾”(《明宪宗实录》卷七八)。为此,朝廷采取了严加防止农民流徙的种种措施。1436年(正统元年)明廷造《逃户周知册》,专门登记逃民的情况,由各地官府督令他们归籍或就地纳税服役。次年,又发布“挨勘流民令”,实行“编甲互保”,通令流民回原籍就地附籍,对违令者“主犯处死,户不编发边卫充军” ( 《古今图书集成卷八三 《荒政部》)。通过设里甲、关津,采取禁山等措施,严禁流民流迁或聚集山林开采,在流民出入众多的地方,增役布政司参议等官职,专门管理流民事务。并经常派兵搜索镇压,往往激起矛盾,引起大规模的流民起义,而明廷对流民起义更是残酷镇压,大肆杀戮,或强行驱逐、或强令充军。严酷的防禁和镇压,不仅不能解决流民问题,相反,流民问题愈演愈烈,迫使明政府不得不在某些地区增设府县,允许流民就地附籍耕种。如荆襄地区流民不断起义,迫使明廷增开郧阳府及竹溪等七县,允许流民“自占旷土”、“附版籍为良民”(《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八 《平郧阳盗》),束缚农民,纳粮当差。

☚ 荆襄流民起义   清初对流民的招徕 ☛
000006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