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肠梗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肠梗阻 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肠腔内通过障碍,小儿时期比较常见,临床上分为机械性(器质性)与动力性(功能性)两大类。中医古籍中“腹痛”、“关格”、“肠结”的记载与本病相似。 〔病因病机〕 机械性肠梗阻多系肠管内或肠管外器质性病变引起肠管堵塞。动力性肠梗阻为肠蠕动不良使肠内容物传递功能低下或丧失。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寒热积滞于里,水湿内停,气滞血瘀,梗阻不通而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机械性肠梗阻 1.临床表现:阵发性腹部绞痛、呕吐(吐物含胆汁或粪便),肛门不排气、不排便。早期或高位的机械性肠梗阻腹胀不明显,晚期或低位性机械性肠梗阻腹胀严重。一般无压痛或腹肌紧张,如原有慢性部分性机械性梗阻转为急性发作者,其腹壁可见到或摸到明显的肠型及蠕动波。听诊时有尖锐亢进的肠鸣音。肠梗阻兼有血循环障碍者为绞窄性肠梗阻,临床上除有上述症状外,早期即发现严重中毒症状,如嗜睡或精神异常,呈急性脱水,并有腹部压痛、紧张等腹膜炎现象。 2.X线检查:肠腔呈阶梯状液平面,有张力。绞窄性肠梗阻平片可见闭襻的软组织肿物影,结肠不充气,钡灌肠见结肠瘪缩无力。 二、动力性肠梗阻 1.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呕吐,不排气及不排便,腹胀明显,一般无压痛及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壁很少见到肠型。 2.X线检查:小肠结肠均匀扩大充气,有时见液平面,多无张力。钡剂低压灌肠结肠内充气扩张。 〔鉴别诊断〕 先天性肠狭窄表现不完全肠梗阻症状,X线钡餐可明确狭窄部位。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寒凝闭阻 发病急骤,腹痛剧烈,腹冷喜暖,得热稍缓,遇寒加重,面色青晦,恶心,呕吐清水,苔白,脉沉弦紧。 二、气滞瘀结 腹部胀满,叩之如鼓,恶心呕吐频作,端坐气促,不能平卧,无排便,不排气,苔厚腻,脉弦细。 三、实热内结 腹痛拒按,腹胀痞满,身热口臭,恶心呕吐酸臭,口干唇燥,大便闭结,小便黄赤,甚至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或干燥起刺,脉数。 四、水湿内停 腹胀满拒按,肠鸣漉漉,按之如囊裹水,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无排便排气,尿少,舌苔白腻,脉滑数。 五、瘀血阻滞 腹痛如刺,痛有定处,胀无休止,局部拒按,或可触及痛处包块,排便排气不畅,舌苔白,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禁食。 2.胃肠减压。 3.肯定无机械性肠梗阻时可应用新斯的明(0.045~0.06mg/kg)促进肠蠕动。 4.肛管排气减轻腹胀。 5.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二、中医分型治疗 1.寒凝闭阻 治法:温经散寒,攻逐冷积。 方药: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大黄 附子 细辛 木香 2.气滞瘀结 治法:行气消胀通下。 方药:厚朴三物汤加味。 厚朴 木香 沉香 枳实 大黄 归尾 桃仁 3.实热内结 治法:泻热通里攻下。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大黄(生后下) 厚朴 枳壳 芒硝 桃仁 赤芍 红花 炒莱菔子 4.水湿内停 治法:理气通下,攻水逐饮。 方药:甘遂通结汤加减。 生甘遂末(冲) 川朴 桃仁 大黄 牛膝 当归 枳壳 赤芍 5.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导下。 方药:桃仁承气汤。 桃仁 大黄 芒硝 甘草 桂枝 加减:粘连而致者加厚朴、木香、莱菔子、桃仁、赤芍;梗阻缓解后去芒硝加当归、肉苁蓉。 三、单方验方 1.生豆油或其他植物油加温至20℃,2岁以内60~80ml,3~5岁80~100ml,5~10岁100~150ml,10岁以上150~200ml,由胃管注入润肠通便。用于粘连性或蛔虫性肠梗阻。 2.葱油合剂:青葱200g,不除根须切3cm长,花生油100ml,热锅内炒至闻及葱味,去渣待凉后服,每次20~40ml,每日1~2次,用于蛔虫性肠梗阻。 3.番泻叶20~30g,开水冲服后代茶饮。 4.甘遂末成人0.6g口服或抽空胃内容物后从胃管内灌入,每4小时1次,30次为1疗程。主要用于粘连性肠梗阻。 四、针灸疗法 1.体针:常用穴选用中脘、天枢、足三里。上脘痛加内关、章门;小腹痛加气海、关元;腹胀甚加次髎、大肠俞;呕吐者加上脘、内关透外关。留针30~60分钟。针刺能调整胃肠道功能,增强胃肠分泌,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2.耳针:选取大肠、小肠、神门、交感等穴作为辅助治疗。 五、推拿疗法 适用于腹胀不重,无腹膜刺激征的肠扭转、肠粘连及蛔虫性肠梗阻者。 1.患儿取仰卧位在腹部做反扭转方向推拿,初以轻柔手法,由剑突向右下腹方向推摩2~3分钟,使患儿适应手法操作,然后双手掌平放腹壁,绕脐四周推拿,手法由轻逐渐加重。每次10~20分钟,若症状减轻,表明有效,可隔30~60分钟再推拿1次。 2.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以手掌揉按其腰骶部30次后,再按压其大肠俞、脾俞、三焦俞各数次。 六、颠簸疗法 患者取膝胸位,医者立于一侧,双手合抱于患者腹下托起腹部,再予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并逐渐加大颠簸幅度、颠簸次数后,可将腹部左右摇晃,如此反复,适用于早期肠扭转者。 七、灌肠疗法 1.中药保留灌肠:适用于低位性单纯性肠梗阻,特别是口服给药有困难或肠腔内积液较多,呕吐频繁者,肛门滴入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大承气汤:川朴15g,枳实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浓煎200~300ml,自肛门滴入。 2.2%温盐水或肥皂水灌肠。 3.大便干结者肠梗阻可注入开塞路灌肠。 八、肾周围脂肪囊封闭,适用于急性麻痹性肠梗阻。 九、手术治疗 适应症:有绞窄性肠梗阻可能;完全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24小时,症状无缓解反而加重;患儿全身情况恶化,出现休克及意识异常;肿瘤所致肠梗阻。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证明,以大黄为主要成分的大承气汤对肠管内炭粉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并不能被药物或神经支配的因素所阻止。芒硝在短时间内不能增加肠管的推动作用,只能造成肠管扩张,使肠管内积存的液体增加,继之刺激肠管蠕动而起到排便作用。火麻仁含有维生素B1和多量脂肪油,并有挥发油、蛋白质、卵磷脂等,脂肪油对肠壁和粪便起润滑作用,而无肠绞痛副作用。紫苏所含紫苏酮能增加小肠推进力。生姜能刺激消化道,增加肠张力、节律和蠕动,用于因肠道胀气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肠绞痛,能兴奋小肠,促进活动,从而帮助消化。木香对胃肠有轻度刺激,并能促进蠕动及分泌,从而缓解胃肠气胀所致腹痛,马齿苋能使肠蠕动增加。此外莪术挥发油有直接兴奋胃肠道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