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聒
《广韵》古活切,入末,见。 ❶ 频繁地称说。《庄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説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也。”《水浒传》第五八回:“衆人説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轰天雷》第九回:“{慰亭}做作忠愤之色,将凭据骗到手,又用甜言蜜语聒著{复生}。” ❷ 喧闹,声音高响或嘈杂。{汉}{王逸}《九思·疾世》:“鴳雀列兮譁讙,鸲鹆鸣兮聒余。”{宋}{王安石}《和惠思岁二日二绝》之一:“爲嫌归舍儿童聒,故就僧房借榻眠。”{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蜂喧蝶闹关心事。”{清}{姚鼐}《榖树》诗:“恶木岂能妨志士,吾庐何厌聒繁蝉。”{郑伯奇}《最初之课》:“此时热闹极了,话声﹑笑声﹑脚步声把耳朵差不多会聒聋。” ❸ 烦扰。{唐}{杜甫}《北征》诗:“飜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宋}{陆游}《老境》诗:“宁将垂老耳,更受世事聒。”{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三》:“善气迎人,人不得而敖之;静气迎人,人不得而聒之;正气迎人,人不得而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