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编永乐大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编永乐大典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刘季篪和解缙三人总监修,组织2,000余名文臣儒士,编纂成我国古代最大类书——《永乐大典》。 据《明实录》载,《永乐大典》子1407年(永乐五年)成书,历时5年。它“旁搜博采,汇集群书”,辑录明朝以前图书七八千种。 内容包括“凡书契以来,僧道、技艺之言”,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志、阴阳、医卜等。全书22,937卷,装成11,095册,约3亿2,000万字,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永乐大典》按韵目编写,依《洪武正韵》为纲,每一单字下,随类辑入有关著作。由于整部、整篇、整段录入,一字不改,完整保留了古书原有面目。 永乐以前秘籍遗文,赖此得以保存。我国重要史籍《旧五代史》、《宋会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就是清代学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 《永乐大典》编成后藏于文渊阁。1421年(永乐十九年)迁都时,此书随移北京,藏之宫中。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宫内失火,《永乐大典》幸未遭厄。遂于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组织抄写一部副本。 从此,大典正副本分藏文渊阁和皇史宬。明亡,文渊阁被焚,大典正本可能此时烧毁,副本在清初移至翰林院。1773年(乾隆二十八年)清修《四库全书》时,大典已散失2,000余卷。但仍从大典中辑出古代佚书500多种。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侵入北京,《永乐大典》大部焚毁,部分被掠。至今存国内外者,仅370多册,国内仅存215册。 明代修纂《永乐大典》,工程巨大,卷帙浩繁,保存大量古籍,在文化史上留下重大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