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圈锦
汉代丝织物。 1992年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它是以多色经丝和单色纬丝交织而成的,表面的矩形、几何形线点纹图案部位,有明显的立体效果,常用作服饰的领、袖、边缘。经丝有四组、一组底经,两组地纹经和一组较粗的绒圈经。 底经与纬经丝织成锦面的地子,两组地纹经交叉进行形成地部的花纹。绒圈经则用作起绒。地纹经和绒圈经都需要使用分组的提花综束装置,以及用地纹经和绒圈经分开提沉的双经轴机构。这样高级复杂的织物,必须使用提花机才行。绒圈锦有两种纬丝,一种是织入锦内的正式纬丝,还有一种是织入绒圈经内起填充绒圈作用的起绒纬,起绒纬织成后抽去,这样绒圈经就成为浮起在锦面上的一个环圈。 如果用刀将这些环圈割开,则形成丝绒。绒圈锦为中国起绒技术的创始时间提供了新的物证,这在纺织史的研究中具有极为特殊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