絪缊
或作氤氲,语出《周易·系辞》:“天地 缊,万物化醇。”原作“壹 ”,或写作“烟煴”。指宇宙起源时那种浑然一体、模糊迷蒙的状态。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就曾以“ 缊”一词描述宇宙万物初始发生时的状态,认为大至天地风雷,微至动植生灵,无不由“ 缊以成化”。对于 缊的性质和形态,王夫之在他的著作中作过如下的界定: ❶ 缊乃是“阴阳未分,二气合一”的混沌状态。 ❷ 缊“非目力所及,不可得而见”,是一种感官难以觉察的潜在状态。 ❸ “ 缊”,“不可以迹求,不可以情辨,不可以用分,不可以名纪”,是一种非逻辑、非规则、难以分解、无以名状的状态。 ❹ 缊乃“二气交相入而包孕以运动之藐”,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运动状态。 ❺ 缊乃“气之母”,“乃太和之真体”,“太极本然之体”,它像“种子”一样,包孕著生命的一切要素、包孕著创造的无限生机。中国当代的鲁枢元首次把 缊一词引入文艺心理学,用来解释创作心理活动奥秘。他在《超越语言》一书中对 缊进行了阐释,认为作家的创作心理活动本身也呈现为一种 缊状态。 缊即创作主体心中的那个意识团块,它可以是一种感受、体验、感悟,也可以是一种感情、认识、回忆、冲动等等。这是一种隐潜密集、混沌涌动的、无定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既是创作主体所要表达的对象,又是创作主体进行创作的动力,它是创作主体力求闯入、力求破解的心灵魔地。文艺作品中外显的妙语佳句其实正是创作王体心性中处于 缊状态的情意的感遇摩荡、萌发化生的结果,是 缊心态的外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