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篆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篆刻 刻印的通称。 印文一般采用篆体字,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后世入印文字也有采用隶、楷、行等书体。 宋、元以前印材多采用金属、晶玉、兽角、象牙,一般多系印工刻就。 据传王冕发现“花乳石”后,明、清以降遂用石章刻印,文人自篆自刻有了丰富的印材。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融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它讲究刀法和章法(也叫分朱布白)。 基本刀法可分为冲刀和切刀两种,奏刀时亦结合运用;章法注重虚实对比、位置匀落、奇正相生、穿插辟让等,要求在方寸之内,穷其变化。明、清以来涌现出文彭、何震、程邃、丁敬、邓石如、吴熙载等杰出篆刻家,形成了皖派、歙派、浙派、邓派、闽派等各具特色的流派,使篆刻成为供人欣赏的独立的艺术,为后世所珍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