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又称“印学”、“刻印”,镌刻印章的通称。 印章多用篆书,先书后刻,故称篆刻。以青铜为质的“周玺”为最早的印章之一,多为铸制,所刻“籀文”规整隽秀。秦汉时官印系铸造而成,私印多为工匠凿制。 印章用材除铜质外,银印、玉印、木印相继出现;书体除一般篆书外,还出现了缪篆和鸟篆。 篆刻不拘陈法,锐意创新,为我国篆刻艺术的极盛时期。隋、唐以来,也各有其时代的特点和风格。宋米芾,元赵孟頫,明初王冕均为篆刻名家。相传用花乳石(青田石之类)刻印,自王冕始,因镌刻方便,流行更广。 明、清以来形成流派,名家辈出,研讨篆刻的风气日益盛行,推动了这一艺术的发展。秦、汉以来应用范围也日渐扩大,出现了号印、书柬印、肖形印、斋书馆阁印、收藏鉴赏印等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