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
弹拨乐器。 春秋、战国时已流行秦地,故史称“秦筝”。刘熙《释名》:“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可知以声音而命名。 用梧桐木刳凿成长方形音箱,面板呈弧形。 汉、晋以前十二弦,唐、宋以后增为十三弦,明、清以来逐渐增至十五或十六弦。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调节音高。传统演奏方法是用右手大、食、中三指弹弦,用左手食指、中指或中指、无名指按弦,以取得弦音的变化。岑参《秦筝歌》:“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金瓶梅》中清唱用的乐器,筝独用七次,筝配琵琶十一次;长于筝的,有李桂卿、吴银儿、玉箫、李铭、郑春等。学琵琶、筝的人,常常搭档,如潘金莲与白玉莲,李桂卿与李桂姐。所以,此书中清唱用筝,仅次于琵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