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链球菌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呈链状或成对排列的球状细菌。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小于2μm,无鞭毛,不运动,有的有荚膜。革兰阳性。菌落呈针尖状,某些菌株能产生红色或黄色色素,G+Cmol%为33~42。
化能有机营养型,兼性厌气。葡萄糖发酵的最终产物是乳酸,属同型乳酸发酵,但不产气。生长需要氨基酸、生长素、嘌呤和嘧啶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存在于人和动物皮肤、上呼吸道粘膜、消化道等处,有的有致病性; 另一些种分布于乳和乳制品中引致酸化。
属的分群主要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按兰氏(Lan-cefield)血清学分类,可将其区分为A、B、C、D等19个血清群。根据其溶血特性又可分为完全溶血(β溶血)、绿色溶血(α溶血)和不溶血(γ溶血)三类。按生态分布则可分为: ❶化脓溶血链球菌类,主要为化脓链球菌(S.pyogenes),属A群链球菌,产生β-溶血现象,可引起咽喉炎、腥红热、风湿热、心内膜炎等人类传染病。亦可引起畜禽化脓性疾病,如牛乳房炎和猪、羊、鸡的链球菌病。另一种是肺炎链球菌 (S.pneumoniae),具有多糖荚膜,能引起细菌性肺炎、耳炎和脑膜炎。
❷口腔链球菌类,产生α-溶血现象。通常存在于人和其他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有些菌种是人体其他部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而有些菌种则与龋齿有关。
❸肠链球菌类,代表种是粪链球菌 (S.faecalis),属D群链球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偶有致病,可引起尿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
❹乳酸链球菌类,代表种是乳链球菌(S.lactis),属N群链球菌,通常在生产脱脂牛奶、干酪和其他发酵乳制品中被用作菌种,也用作乳酸的产生菌。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革兰氏阳性、细胞成对或成链状排列的球菌。直径小于2μm。不运动或极少的种类运动。兼性厌氧菌。有机营养型,发酵代谢,葡萄糖发酵的最终产物主要是右旋乳酸(正型发酵),有些种发酵有机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及氨基酸(丝氨酸和精氨酸)。通常呈红色或黄色,从不形成菌膜。联苯胺阴性,接触酶阴性。需要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肽、维生素等才能良好生长。最适温度是37℃。DNA中G+C的mol数为0.33~0.42。其中的许多种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如化脓链球菌可引起人类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扁桃腺炎等。有些种如粪链球菌等则是人及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系,可作水源粪便污染的指标。而乳酸链球菌是发酵生产乳酸、乳制品及食品发酵的重要菌种。模式种为酿脓链球菌(S.pyogenes)。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系链状排列的球菌。呈圆或卵圆形,致病性强者多为长链。革兰阳性,但培养日久或在脓汁中被吞噬后可变为阴性。多数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根据溶血能力可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链球菌。此外尚还有粪链球菌和厌氧性链球菌。此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引起咽峡炎、扁桃体炎等,对磺胺药和抗生素敏感。

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是一大群圆或卵圆形成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DNA的G+C含量为33~42%。本菌属包括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乳、尘埃、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均能检出。
链球菌的分类 主要有下列两种分类。
(1)按对绵羊红细胞溶血能力的分类:
❶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 该类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因而亦称草绿色链球菌。此种绿色物质,可能是细菌产生的过氧化氢,使血红蛋白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的氧化产物。也可能是在这类细菌的氧化还原系统作用下,使血红蛋白转化为一种绿色色素。甲型链球菌为人类呼吸道及肠道的正常寄居菌,致病力较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患。
❷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 该类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这类细菌亦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起人或动物多种疾病。在人类,主要引起蜂窝织炎、淋巴管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产褥热,以及与链球菌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
❸丙型(γ)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不能溶解红细胞,因此该类菌落周围无变化,故亦称非溶血性链球菌。一般无致病性,常存在于乳品及粪便中。
(2) 按抗原结构的分类:根据细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可将链球菌分成A、B、C、D、E、F、G、H、K、L、M、N、O、P、Q、R、S、T等18个族。对于致病者90%属A族,偶见有B、C、D、G族。同一族链球菌间的表面抗原,又可分若干型,如A族链球菌有60多个型。A、E、F、G、H、L、M族链球菌菌落呈乙型溶血,B、C、D族链球菌等不同菌株的菌落或为乙型溶血,或为甲型溶血或不溶血。
化脓性链球菌 人类链球菌病大多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称化脓性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所引起的。菌体直径0.6~1.0μm。临床标本直接涂片时,常排列成对、短或中等长度链状,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则常呈长链状(图)。培养早期(2~4小时)可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无鞭毛,无芽胞。菌龄较老时很易脱色成革兰阴性。菌胞壁的最外层有M蛋白,此与链球菌的致病性有关。


链球菌 ×700


为兼性厌氧菌。最适pH为7.4~7.6。适温为37℃。营养要求较复杂。初次分离需用含绵羊红细胞的培养基,人血一般不用,因可能含有抑制物。18~24小时生长的菌落呈圆形、灰白、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直径约0.5~0.75mm,有明显的β型(乙型)溶血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水杨苷等,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菊糖、棉子糖、阿拉伯糖。
抗原主要有三种:
❶核蛋白抗原: 或称P抗原,无特异性。各族链球菌者均相同,并与葡萄球菌有交叉。
❷多糖抗原: 亦称C抗原,系族特异性抗原。是细胞壁的多糖成分,可用稀盐酸等提取。A族链球菌多糖中的特异基团为鼠李糖-N-乙酰葡糖胺。
❸蛋白质抗原: A族链球菌有M、T和R三种表面蛋白抗原,这些抗原物质在C抗原的外层。M抗原是A族链球菌较重要的毒性物质,根据其抗原不同,又可分为60多个型。
链球菌在痰液或渗出液中,可生存数周。加热60℃30分钟被杀死。对磺胺药敏感,但给药量不足时,亦可产生耐药性。对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都敏感。
链球菌能产生多种与疾病有关的物质,重要的有:
❶M蛋白: 对粘膜上皮细胞有亲和性,有抗吞噬作用,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毒性作用,能使纤维蛋白沉着而引起肾血管障碍,并可与特异抗体形成复合物而引起肾炎等。
❷透明质酸酶: 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病菌易在组织中扩散。
❸溶血素: 产生O和S两种溶血素。溶血素O为含-SH基的蛋白质,遇氧氧化而失去溶血作用。能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其他细胞或细胞内溶酶体膜。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风湿热患者的这种O抗体滴度较高,测其含量可辅助诊断。溶血素S对氧稳定。对各种细胞的毒性作用大于溶血素O,其作用部位可能是细胞膜的磷脂。无免疫原性。
❹红疹毒素: 主要由A族菌产生,B、C族也偶可形成。属蛋白质。注入少量至易感者皮内时可呈现局部红疹,大量则引起全身性红疹,并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猩红热患者的皮疹即由该毒素引起。红疹毒素具有免疫原性,能产生抗毒素,抗毒素可特异地中和其毒性作用用电泳法可将此毒素分为A、B、C三种,其抗原性各不相同。因此,猩红热的复发常是由于感染另一菌型所引起。红疹毒素尚有内毒素样的致热作用,对细胞、组织的损害作用,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等。
❺链激酶: 即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血浆蛋白酶原变成血浆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本酶耐热,加热100℃ 50分钟仍可保存活性。人经链球菌感染后,约70~80%可有链激酶抗体,这种抗体能抑制链激酶的活性。此外,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含有另一种因子,可中和链激酶的活性,称抗链球菌致活酶,此物不耐热,56℃30分钟即被破坏。
❻链道酶: 即链球菌DNA酶。能分解脓汁中具有高度粘稠性的DNA,使脓汁稀薄,促进病菌扩散。人们已利用此特性,将含有链激酶和链道酶的制剂来溶解脓腔中的脓性渗出物,以利药物治疗。此酶具抗原性,产生的相应抗体能中和其作用。近年来,常利用链激酶、链道酶制剂进行皮肤试验,作为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一种方法。
❼其他: 尚有蛋白酶、磷酸酶、脂酶、淀粉酶、N-乙酰葡糖胺酶、神经氨 (糖)酸苷酶等。
本菌可借直接接触、飞沫吸入或皮肤粘膜伤口侵入机体而致病。病型很多:
❶化脓性感染: 常见的有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肾盂肾炎及产褥热等。
❷猩红热: 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产生的红疹毒素,引起全身红疹和中毒症状。
❸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生于皮肤化脓后。大多由A族中的12型链球菌引起,少数为4 、18、25、49、52和55型。机理不太清楚,可能是这些菌株和肾小球基底膜间存在着共同抗原; 也可能由于M蛋白产生了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从而导致基底膜的损害所致。风湿病可由A族链球菌的任何型引起。发病机理可能是A族菌的多糖抗原与心瓣膜的糖蛋白,其细胞壁与细胞膜抗原和心肌成分有交叉反应; 亦可能是M蛋白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心瓣膜和关节滑膜上,造成心脏和关节的组织损害。此外,已知溶血素O是心脏毒素,可从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缓慢释放,此也许与慢性风湿病急性发作有关。
链球菌感染后,可有一定的免疫力,主要是M蛋白的抗体,它有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但因A族菌型多,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故可反复感染。猩红热病愈后产生牢固免疫力。至于猩红热的再发,可能是感染了另一型猩红热毒素所致。欲测定人群或儿童对猩红热有无感受性,可用一定量红疹毒素作皮试,阳性者易感。此试验称狄克试验。
微生物学检查标本根据所致疾病,可采取脓汁、咽拭、血液或血清等。脓汁涂片经革兰染色,若查见革兰阳性呈链状排列的球菌,可作初步诊断。脓汁或咽拭等培养后观察有无典型溶血菌落。血液标本应先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增菌,然后再行血琼脂平板分离鉴定。对出现红疹的患者,可用红疹毒素抗体注射至患者红斑处。24小时后,若注射部位红斑消失者为阳性,可确诊为猩红热,此即转白试验。如患者皮疹已出现3~4天时,因毒素已对组织造成损害,皮肤不能转白,所以转白试验只有在皮疹出现的早期有诊断意义。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患者的协助诊断。通常风湿病患者的抗O效价在1∶500以上时,可结合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治疗主要是早期足量使用磺胺或青霉素、土霉素等。长效青霉素对预防和减少风湿病或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 葡萄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
000146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