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一审程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一审程序 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所必须遵守的方式、方法、步骤和法律手续。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各国法院都实行审级制度,即案件须经若干级法院审判才能终结。第一审就是法院对刑事案件进行的初次审判。每个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的范围,是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审判管辖的规定来划分的。各级各类法院只要它是作为第一审对案件进行初次审判,都必须遵循第一审程序。 第一审程序,是刑事诉讼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诉讼阶段。刑事案件经过公诉机关提起公诉或者由自诉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以后,就进入第一审程序。在第一审程序中,法院要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对事实作出认定,并依照法律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问题作出裁判。第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如果在法定的期限内,没有上诉或者抗诉,或者在提出上诉、抗诉以后,没有被上诉审法院撤销,即发生法律效力,依法予以执行。 第一审程序是审判程序中的最基本的程序,从立法技巧上看,第一审程序的规定,相对于其他审判程序而言,具有通则的性质。即有关审判程序中的一些基本的原理和制度,如审判组织、庭审程序、法庭秩序、法庭笔录等,均在第一审程序中规定,其他审判程序中没有特别规定的,应当参照第一审程序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以及简易程序分别作了规定。 公诉案件一审程序 依照下述顺序进行: 庭前审查程序 为了保证开庭审理的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在对案件进行开庭审理前,要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程序性审查。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庭前审查主要是审查提起公诉的案件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开庭前的准备 决定开庭审判的案件,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由合议庭审判的,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并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时为被告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作其辩护人;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3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开庭通知书至迟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3日以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上述活动情形均应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法庭审判 公诉案件一审程序的中心阶段,人民法院从实体上解决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处刑问题的基本形式和必经程序。法庭审判由审判长主持,按照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告判决的顺序进行。正式开庭审理前,先由书记员查点公诉人和诉讼参与人是否已到齐,并宣读法庭规则。开庭程序包括:审判长宣布开庭;传当事人入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上述人员(辩护人、代理人除外)申请回避;告知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特别是被告人享有辩护权。法庭调查是在法庭的主持下,由控、辩双方提供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质证、核实。法庭调查是为了查明案件的事实,因而是法庭审判的中心环节。法庭调查结束后,应进行法庭辩论。由控诉和辩护双方就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驳。在辩论过程中,如发现案件事实尚未查清,证据尚需进一步调查核对,应暂停辩论,恢复法庭调查。合议庭认为案情已辨明,罪责已分清,即由审判长宣布法庭辩论终结,并告知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被告人最后陈述完毕,由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成员退庭评议作出判决。宣告判决应当一律公开进行,可以当庭宣告,也可以另定日期宣告。判决一经宣告,第一审程序即告终结。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应由书记员写成法庭笔录。公诉案件一审程序,有严格的法定期限。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内宣告判决,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和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自诉案件一审程序 指第一审人民法院审判自诉人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案件所采取的形式、方法和步骤。除参照公诉案件程序外,具有如下特点: 简易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7条和第174~179条的规定,简易程序具有如下特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