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黏土honɡniantu
形成发育在第三纪保德期红黏土和第四纪黄土中古土壤红层上的一种岩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北山、永寿梁、石门山和黄土高原沟谷地带,面积7677.6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7.67%。可分为红黏土、红色土、红板土3个亚类,其中占面积最大的是红色土和红黏土。红色土分布于北山、方山、北仲山北坡和沟谷坡地,包括长武县的芋园,旬邑县的马栏、后掌、职田、原底,淳化县的南村、胡家庙、大店,彬县的底店,乾县的周城等地。红黏土主要分布于山麓沟谷内部,包括淳化县的安子洼、铁王、大店、夕阳,彬县的新民、韩家,旬邑县的赤道、排厦,永寿县的马坊,乾县的关头,礼泉县的叱干等地。成土母质为第三纪红层,红色土的母质为第四纪离石黄土。两种土壤都是质地粘重,发育程度差的A-C型幼年土。红黏土质地粘重,耕层浅薄,易板结,通透性差,耕性不良,易遭受水土流失,不耐旱涝,有机质低,结构不良,作物产量低而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