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五刑中最轻的一种。用小竹板或荆条棰击罪犯的脊背臀腿部的刑罚。《唐律疏议·名例》: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有小愆,法须惩戒,故加捶挞以耻之。来源于《尚书·舜典》“扑作教刑”。扑刑原供学校和管礼教者对受教人教训惩戒之用,后演变为笞杖。秦时笞为非正式刑罚。笞杖作为正式刑罚,从汉文帝“除肉刑”开始。景帝定棰令,用竹板捶击臀部。南北朝时北齐以死、流、耐(后为徒)、杖、鞭为五刑。隋时改鞭为杖(用大竹板),而原来的杖则改为笞刑,即死、流、徒、杖、笞。此后笞刑即作为五刑之一。唐代沿用。笞刑分为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共五种。《唐律疏议·名例》:“汉时笞则用竹,今时则用楚(荆条)。”宋律笞刑沿袭唐律,但实行折杖法,笞五十决臀杖十下:笞四十、三十,决臀杖八下;笞二十、十,决臀杖七下。元时笞刑由七至五十七,分为六种。明时分为五种,与唐时同。清时笞改折成板,用小竹板棰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