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伬艺
福州伬艺,属于以唱为主的曲种。 伬艺最早是由民间卖唱艺人搜集民歌、小调,在民间社火活动中长期衍化来的,约形成于明嘉靖年间。至清代,陆续出现不少伬社在民间演唱。福州伬唱有400多年历史,保留曲目百余本,在福州方言区域内受众面广,在海内外华人(福州籍)聚居地流传影响颇久,传承经历十代,具有地方特色。 伬艺在音乐唱腔方面,多自拉自唱,也可以轮流前台演唱、后台伴奏。 福州伬艺使用福州方言说唱,表演形式通常为一至二人自操二胡或三弦说唱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表,另有人以三弦、月琴、低胡等伴奏。传统社火表演中进行的伬艺表演还辅助以跑旱船、踩高跷、台阁、马上、打莲花棍等杂技性的动作表演。 唱腔在伬艺曲种中占主要地位,能够叙述故事,塑造人物,抒发感情。伬艺更注重唱词、唱腔的通俗化。节奏明快,减少过门,咬字清晰,行腔流畅。其节目以中篇故事为主,辅之以散曲演唱。 伬艺的乐器,以弦、管乐为主,以六角胡为主弦,配以小快板、小扁鼓,伴奏乐器有双清、三弦、琵琶、椰胡、逗管、小唢呐等。 |